儋州七所学校与上海创高教育管理发展中心签 http://www.danzhoushizx.com/dzsxw/7121.html

“花类中药”通常以完整的花或花的某一部分作为药用。花类药的功效涵盖了解表、清热、祛暑、祛寒、祛风湿、泻下、利水渗湿、平肝熄风、止咳化痰、理血、理气、消食、安神、补益、收涩、驱虫等诸大类,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

现将花类药材的功效大致归纳如下,侧重各不同如:

01

疏肝醒脾开胃“中药花”

①玫瑰花味甘而微温,气味芬芳,长于理气解郁。而月季花则性温,偏走血分,活血作用稍强。二药合用,气血同调,调经活血,月经病变多用之。

②合欢花味甘,性平,归心、脾经,功能解郁安神。《神农本草经》载:“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③三七花有清热平肝降血压等一些作用,用于治疗肝火和肝阳上亢体内有热症,血压高等一些病人的调理都是可以的

④木槿花别名灯盏花,甘、苦,微寒,入脾、肺、肝经,可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善治肠风下血并赤白痢。

⑤月季花味甘,性温,归肝经,具有疏肝活血调经、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痈疽肿毒等

⑥凌霄花味甘、酸,性寒,归肝、心包经,具有疏肝凉血、化瘀祛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等。

⑦绿萼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肺、胃经,有平肝和胃、调畅气机、和中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

⑧旋复花味咸,性温,归肺、肝、胃经,具有舒肝通络、降气祛痰、止呕、软坚、行水的功效。主治咳喘、痰多、水肿、呕吐等

⑨密蒙花味甘,性微寒,归肝经,可祛风清热,明目退翳,长于养血润肝,用于肝阴不足,目糊目涩,配决明子等。《本草用法研究》载:“凡肝虚而有风热之病,皆可用之。”

⑩绿梅花性平,气味清香,理气养胃生津而不伤阴。

02

活血化瘀“中药花”

①蔷薇花除能清暑热、化湿和胃、止血外,因其色红,入血分,还有活血作用。

②红花辛而甘温苦,入心、肝二经。《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

③凌霄花味微苦、酸,性寒,为肝经血分药,可行血祛瘀,凉血祛风,调经止痛,祛风湿,治疮疡。

④山茶花味辛、苦,性寒,功能收敛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外用治烧烫伤,创伤出血。⑤月季花则性温,偏走血分,活血作用稍强。

03

清热解毒“中药花”

①腊梅花则具有解毒清热、开胃散郁、顺气止咳等功效。

②金银花味甘,性寒,自古以来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疏风清热而不伤胃;归肺经,芳香透达又可祛邪;走血分,解毒凉血而止痢。③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而野菊花则清热解毒之力最强,降压效果好。

④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入肝经。具清热解毒功效,长于清肝明目;辛可散结,又能化痰软坚。

⑤芙蓉花辛、微苦,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排脓的功效。

除上述花类中药外,还有许多“中药花”也颇受青睐。如:茉莉花味辛、甘,性温。具有平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功效,是不少人日常饮用的花茶,有助于治疗肝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泻。

玉米须甘,平,可利尿消肿,泄热,清肝利胆

玉兰花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血瘀型痛经、鼻塞、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症。

由于花类药物多含有芳香挥发类物质,不宜久煮,故以沸水泡服为宜。相对于其他中药而言,花类中药药性及作用较为平缓。每种花材的性味不同,花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服用。

扫描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jg/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