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叶的温情,我想说给你听
导读 花中之最玫瑰花、馥郁芳香丁香花、沁人心脾的菊花、凌寒独傲的腊梅……这些很是常见的花草,既能给人美的享受,又能陶冶人的性情,您可知道,它们还具有价值连城的药用价值!百说不如一见,且看我们是如何悠然自如地穿梭于花海之中的吧!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肺合皮毛”“心肺同居上焦”,在应用花、叶类药上充分体现了把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学风。 因花、叶类中药其性大多轻扬,其味多薄,故用之易入上焦心肺,因“肺朝百脉”“心主血脉”而药到五脏六腑,更因“上焦如雾,如雾露之溉”“肺合皮毛”“有熏肤、充身、泽毛”之功,使药易达病所,既可治六淫外邪客于皮毛,又能治火热郁于心血的皮疾,或汗泻,或火散而愈,也合《内经》“轻可去实”之旨,更突出了大夫用药之巧。 据统计,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玫瑰花、金银花、野菊花、杭菊花、红花、辛夷花、蜡梅花、凌霄花、鸡冠花、密蒙花、蜜桶花、丁香、生槐花、生蒲黄等。现一一介绍如下。 1.玫瑰花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的花蕾。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脾经。功效:行气解郁、和血散瘀。临床常用于月经不调、肝胃气滞、痈肿疮毒、头痛、风湿痹痛、下利脓血等。用于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如黄褐斑、里尔黑变病、雀斑、痤疮后遗色素沉着斑等,用量一般为6g,与他药合煮,效佳。 2.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性味甘,寒。归肺、胃、心经。功效: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聚合性痤疮、毛囊炎、丹毒、脓疱疮、疖、蝼蛄串、酒渣鼻等,多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等,即五味消毒饮。用量一般为30g,儿童酌减。 3.野菊花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头状花序。性味苦、辛,微寒。归心与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多与蒲公英、金银花等配伍,如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同金银花。用量一般为30g,儿童酌减。 4.杭菊花 杭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性味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常将其与枸杞子配伍以养肝明目,或与杭芍等配伍以平肝息风,用于多种皮肤病伴见肝经风热、肝火上攻、肝风内动之证,随症加减。用量一般为15g。 5.红花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性味辛,温。归心、肝经。功效:活血祛瘀、通经。常用于治疗白癜风、硬皮病、鱼鳞病、斑秃、黄褐斑等难治性皮肤病。用量一般为10g,儿童酌减。 6.辛夷花 辛夷花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武当玉兰的花蕾。性味辛,温。归肺、胃经。功效:散风寒、通鼻窍。常将其与苍耳子等配伍用于各种皮肤病伴鼻渊头痛、鼻塞、香臭不闻、浊涕常流等症。用量一般为15g,儿童酌减。 7.蜡梅花 蜡梅花为蜡梅科植物梅的花蕾及花。性味酸、涩,平。归肝、脾、肺经。功效:疏肝理气、开胃生津。偶用于各种皮肤病伴咳嗽、妇女郁症等。用量为6g。 8.凌霄花 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花。性味酸,寒。归肝、心包经。功效:凉血祛瘀。《日华子诸家本草》云:“治酒齄,热毒风,刺风,妇人血膈,游风,崩中,带下。”偶用于治疗酒齄鼻等。用量为10g。 9.鸡冠花 鸡冠花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花序。性味甘,凉。归肝、肾经。功效:凉血、止血。偶用于治疗妇人崩漏、赤带(用红鸡冠花)、白带(用白或粉红鸡冠花)。常用量为9g。 10.密蒙花 密蒙花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序或花蕾。性味甘,凉。归肝经。功效:祛风、凉血、润肝、明目。常用于各种皮肤病伴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等症。用量为15g。 11.蜜桶花 蜜桶花为玄参科来江藤属常绿灌木来江藤的全株。性味苦、甘,凉。功效:消炎、解毒。药用全草或花朵。主治:急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肝炎。用量为1~3两,加红糖适量煎服,每日1剂。 12.生槐花 槐花为豆科落叶乔木槐的干燥花及花蕾。性味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常用于治疗银屑病之血热型,亦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之血热型。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槐花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的弹性。常用量为30g,小儿酌减。 13.生蒲黄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其他植物的花粉。性味甘,平。归肝、心包经。功效:凉血止血、活血消瘀。常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常用量为15g,多与五灵脂同用,即失笑散。 14.丁香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性味辛,温。归脾、胃、肾、肺经。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常用于各种皮肤病伴脾胃虚寒者,并逆“十九畏”而用之与郁金配伍。常用量为丁香5g,郁金15g。 乔氏国医堂 中医部 - 理疗部 - 网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yy/2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菊花加枸杞,喝完甩掉赘肉,排毒全身轻松
- 下一篇文章: 菊花加枸杞泡一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