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澄江的,讲澄江方言的澄江方言怎么说
詹剑波 《澄江方言语词汇释》 方 言 钻研本土文化大半辈子后,澄江学者詹剑波萌生了出一本澄江方言书的想法。在与老一辈人、街坊邻居交谈中,他认真记录下澄江那些特有的方言,并查阅资料,刨根问底探究每一个词汇的出处。在女儿詹允和的帮忙下,他经过几年的整理,终于完成了《澄江方言语词汇释》的书稿。 现场采访原始视频,詹剑波深度解析澄江方言。 视频:吴坤娱 詹剑波在家中查阅资料。 这本书稿主要分为“理论论述”和“词汇研究”两大部分。理论部分要解决的是澄江话读音的一般变异规律。如普通话声母读为“zh”“ch”“sh”的“争、睁、助”“愁、楚”“士、蔬、数”等汉字,为什么我国西南方言中都读为声母“z”“c”“s”? 在词汇部分,詹剑波搜集了澄江方言中的词组、短语、歇后语等共多条,逐一从宋、金、元、明、清时期的笔记、话本、戏曲、小说等汉语白话文献,以及北京方言、江淮官话、吴越方言、湖广方言、四川方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中,寻找它们的使用、关联、传播和变化等情况。例如澄江方言词汇“兀秃水”,意思是一种微温的水,水温约30℃―50℃之间。在古代汉语中,“兀秃”也有水微温的意思。如元代杂剧《包待制智赚生金阁》第三折:“我如今可酾些不冷不热,兀兀秃秃的酒与他吃。”“兀秃”又写作“温吞”“温暾”。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温暾:南人方言曰温暾者,乃微暖也。”“温暾”也不尽是南方方言,《太原方言词典》中也收录此词,写成“兀突水”,词义亦相同。 “yangerbebe”,这个澄江方言里的词,意思是我们说的密蒙花。詹剑波查了很多资料研究这个词,发现这样的读法在佤族语里也有。又比如“四仰八叉”,这是宋元戏曲里的说法,他就很好奇,为什么澄江方言里会有这样的读法。 詹剑波翻阅文献,考证澄江方言词汇来源。 为了查证这些词的来源,詹剑波翻阅古汉语言学、古汉语音韵学、民族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学科的书籍,考证词的来源,搜集了两百多万字的资料,并进行了梳理。在对澄江方言的研究中,他发现澄江话所使用的词汇,百分之八九十与滇中地区甚至全省相同,明白了这些词汇的源头和演变情况,也就弄清楚了滇中乃至全省的大部分方言语汇的面貌了。“我选择研究澄江方言,其实是着眼于滇中、全省方言词汇研究的一个切入点。”詹剑波说。 他说:“方言的消失不仅是一种表达和交际语言的消失,更是一个个独特文化群体的消失。现在已经汇入普通话洪流中的年轻人,不少人已经开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jg/10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民间土方偏方验方,实用分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