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的菊花是什么玩意儿
菊花的不同类型 对于“菊花”,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哪怕没有接触过医学的人也知道用菊花泡茶喝可以“降火”,一有“上火”的情况喝点菊花茶总是对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菊花在中药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又能与什么药材配伍进行治疗。 在说功效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菊花”的分类,因为虽然大体上菊花可以不用分的那么详细,但是对于某一些方面来说还是偏重不同的,所以先说一下吧,药用菊花,大体可以分为“黄菊花”,“白菊花”,“野菊花”三种,先来说“黄菊花”,也就是俗称的“杭菊花”,听名字就知道是因为产于杭州的最好,它的功效偏重于“散风热”,对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等症状效果更好;而“白菊花”也叫“滁菊花”,因产于安徽滁县的最好,它的功效偏重于“平肝阳”,“肝阳上攻”引起的“头晕”,“目眩”等症状治疗效果很好;“野菊花”的功效更偏重于“解毒”,对于“疔疮肿毒”效果奇佳,可以根据病症选择使用。 菊花在《药性四百味》中的总结是“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殊功”,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阳”,“清利头目”,治疗“疔疮肿毒”的作用,“散风热”的功能自不用多说,常用于治疗“风温初起”,“风热感冒”,“头痛”,“目赤”等病症。 菊花具有“平肝阳,清利头目”的作用,是眼科常用到的药物,主要会用于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两目昏花”,“见风流泪”,“目生云翳”等,常与黄芩,密蒙花,草决明,青葙子,木贼草,桑叶,蝉蜕等配伍。对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引起的“头晕”,“头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常会与生石决明,白蒺藜,生地,白芍,蔓荆子等同用。菊花在外科上也是常用药,有“清热解毒”,治疗“疔疮肿毒”的作用,一般会和二花,连翘,公英,地丁等配伍使用,但更多的是使用“野菊花”,这点需要注意。 而薄荷也能“去风热”,“清头目”,与菊花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薄荷更偏于发散,“辛凉发汗”的作用比菊花大多了,并且没有“养肝”这个功效,所以薄荷不能常服用;而菊花偏重于“清肝热”,“去肝风”,有“养肝明目”的作用,所以可以长时间的服用。菊花一般用量在6到9克,特殊情况可以酌情增加。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gn/10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疫情升级宅家如何护眼亮眸眼贴用起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