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岳仁宋教授应用上病下治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岳仁宋教授认为甲状腺结节疾病虽病位于上,而根本在于下,治疗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于治痰软坚、疏解健脾、精神治疗、先安未受邪之地等方法中加入调节气机升降之法,施以升降散,升阳中之清阳,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通利三焦,则气机调畅,痰行结散,瘿病自消。

甲状腺结节属于中医学“瘿瘤”范畴。《外科正宗·瘿瘤论》中述:“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所成”,其主要病因是情志内伤、饮食水土失宜和体质因素,气滞、痰凝、血瘀是其基本病机。现代医学认为甲状腺结节是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局部硬度和结构发生异常改变而出现的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1],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碘充足地区,有5%女性和1%男性存在可触及的甲状腺结节,在高发的老年和女性人群中,经高分辨率超声检查,19%~67%的随机选择人群有甲状腺结节[2]。虽然西医治疗甲状腺结节有多种方法可选择,如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放射性I及手术治疗等,但都有一定的弊端,如服药时间长、复发率高、永久性甲减发生等。中医药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症状,而且能够双向调节体内激素水平,阻抑或消除甲状腺结节的生长,更易被患者接受。

岳仁宋教授是成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治疗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相关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岳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运用上病下治法治疗甲状腺结节,每多良效。笔者(第一作者)有幸师从岳教授,现将其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介绍如下。

01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上病下治法是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前提,结合疾病的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辨证以及气机升降的调节而确立的治疗法则,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特点。《素问·五常政大论》载:“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类经》载:“故病在上,取之下,谓如阳病者治其阴,上壅者疏其下也。”上病下治是一种与疾病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一是指病位居上,治在其下;二是病势冲逆、攻冲向上,用沉降、通下方法抑其冲逆之势,属中医治病求本之法[3]。甲状腺结节疾病虽病位于上,而根本在于下,治疗时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故岳教授认为“上病下治”理论对其治疗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02

上病下治,升清降浊

岳教授在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时,常在治痰软坚、疏肝健脾、精神治疗、先安未受邪之地等方法中加入调节气机升降之法,施以升降散。升降散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米酒、蜂蜜组成。《本草新编》载:“大黄性甚速,走而不守,善荡涤积滞,调中化食,通利水谷,推陈致新,导瘀血,滚痰涎,破癥结,散坚聚,止疼痛。”故升降散中大黄以破积行瘀为主要功用。方中僵蚕味辛气薄,苦燥恶湿,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蝉蜕甘寒无毒,质轻则升,能祛风胜湿,涤热解毒,二药相配旨在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寒苦平,喜祛邪伐恶,理血中之气,利肝胆而散郁;大黄味苦而大寒,力猛善走,能直达下焦,深入血分,可上下通行,既能泻火,又可补虚,二药相合,旨在降阴中之浊阴[4]。“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岳教授认为气机的升降出入存在于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机体脏腑不断吐故纳新,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其所需,排其所弃,才能够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03

辨证选方,未病先防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生理及病理有密切关系。岳教授谓“上病下治”的“上”“下”不可拘泥于部位的上下,亦为病势变化及气机的运动。《丹溪心法》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临床中岳教授对于瘿瘤的治疗不离软坚化痰,多用半夏厚朴汤、消瘰丸、海藻玉壶汤。“善治痰者,不治痰而理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岳教授主张“治痰先治气”[5]。治痰同时注意辨证论治,佐以理气、健脾、清肝、滋阴、温阳等药。《济生方·瘿瘤论治》载:“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本病多由情志因素所引起,肝经上贯膈,循颈部喉咙后,上颃颡连目系,痰瘀积聚之地正是肝经循行之处,岳教授认为瘿病初期着重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多用小柴胡汤、逍遥散及半夏泻心汤。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盖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位于中焦为后天之本,又为生痰之器,岳教授治疗本病时始终重视顾护脾胃,强调后期健脾助运,勿伤胃气。常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自拟免疫方。在本病的诊治中,岳教授亦十分重视精神疗法,正所谓“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不良的情绪会加重疾病,不利于疾病恢复。故未病之时亦要调畅情志,注意饮食,适当运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做到未病先防。

04

典型病案

干某,女,63岁,退休人员,年8月26日初诊。主诉:咽部不适半个月。刻下:咽部不适,偶有咳嗽,痰少易咳出,眼目干涩,视物模糊,情绪差,饮食可,大便干燥,舌红苔腻,脉弦滑。既往史:糖尿病。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右侧叶结节,大者约16mm×11mm,边界较清,TI-RADS3类,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诊断:瘿瘤(肝郁化火证)。治宜疏肝解郁,消痈散结。拟方:升降散和小柴胡汤加减,处方:僵蚕15g,蝉蜕10g,姜黄10g,酒大黄10g,柴胡15g,半夏15g,黄芩15g,党参15g,大枣15g,炙甘草10g,生姜10g,谷精草30g,茺蔚子30g,密蒙花30g,夏枯草30g,决明子30g。7剂,每天1剂。二诊:自诉咽部不适较前好转,情绪亦较前改善,眼睛干涩感减轻,大便可,脉律不齐,舌红苔润,脉弦滑,检查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效不更方,改炙甘草为15g,加用桂枝10g,共7剂。三诊:患者诉咽部不适感明显改善,情绪可,眼部干涩感好转,睡眠可,口干,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继上方加黄连30g、知母40g、绞股蓝30g,共7剂。后患者不定期在门诊治疗,上述不适症状均较前有很大的改善,复查甲状腺超声结节较前亦明显减小。

按:患者平素情绪差,常因琐事烦恼,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脉不行,气、痰、瘀互结颈部而为瘿瘤,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则眼目干涩,视物模糊。故治疗当疏其郁结之气,降其上逆之火,化其留滞之痰,消其凝聚之结。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木郁达之,顺其性而治之,运用调畅气机的升降散。方中僵蚕化痰散结,蝉蜕祛风清热,共为气分药,升阳中之清阳;姜黄破血行气,大黄破积行瘀,共为血分药,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升清降浊,通利三焦,调畅气机,痰行结散,瘿病自消。另外,腑以通为顺,脏病治腑,下治者重在通利,加入通腑泄热之大黄,釜底抽薪,在清除有形之邪的同时又可清解与之结合的无形之邪,推陈出新,使邪有出路,上病下治,使腑气通而气机调畅,上下通而阴阳平衡。少阳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治亦从少阳,气机调畅则气滞可化,血瘀可散,痰凝可消,而瘿病可治,故合用小柴胡汤,一者,瘿瘤之病灶位于颈部皮里膜外,小柴胡汤可和解表里,直捣病所;再者,取其疏肝解郁、调和肝脾之功,肝脏疏泄有度,脾胃运化有常,故无气滞、痰浊、瘀血壅结之忧[6]。方中夏枯草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以清肝火散郁结;谷精草、茺蔚子、密蒙花、决明子以清肝明目。诸药攻补兼施,共奏调畅气机、疏利三焦、扶正祛邪之效,则痰行结散,瘿病自消。

参考文献(略)

作者:李济娜,岳仁宋

改编自:《岳仁宋运用上病下治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

新媒体编辑:李帆影

赞赏

长按







































对氨基苯甲酸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预约就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yy/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