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夏至,养生注意三防三忌,健康过夏天
医院 仁爱敬业继承创新 夏\至初入伏,百商熟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意味着北方炎热天气的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而且是闷热、湿热。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预防“中暑”“暑湿”“上火”“阴暑感冒”“空调病”等。医院专家张仕玉医师给大家介绍夏至节气如何养生! 首先要防中暑,不管在室内还是室外,都要及时喝水,尤其是出汗多的时候,更要频繁饮水。不要喝太多纯净水,要以矿泉水等含有电解质的水为主。只要及时补水,一般就不会中暑。在高温、湿度大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中暑。 雨水多的时候,或者住在水多的地方,高温蒸烤,湿度会较大,如果超过人体的调节代偿能力,人就会感到头身困重、神疲乏力,胸闷不饥,纳差食少,午后发热,思维迟钝,舌苔厚腻,大便粘滞,这就是暑湿为患。 为了减轻暑湿,我们需要饮食清淡,少吃油腻、生冷、冰冻食物,少喝凉水、冰水。有些老年人夏季常常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或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疼痛及舌尖糜烂疼痛等“上火”症状。这些病症严重时需要药物治疗,较轻时可以用食疗方。 眼睛红肿涩痛可每日用菊花10克、密蒙花10g、金银花10克、枸杞10克煮水喝,配合点眼药。喉咙肿痛可用金银花、板蓝根颗粒、西瓜、苦瓜、广东凉茶等辅助治疗。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疼痛及舌尖糜烂疼痛可用生石膏、莲子心、金银花、苦瓜、西瓜、黄瓜、冬瓜、广东凉茶等辅助治疗,少吃辛辣食物、烧烤油炸食物。 一些人为了贪图凉爽,在汗流浃背时喜欢用冷水冲头、洗冷水澡、站在电扇空调前面猛吹凉风、喝冰冷的水,或者睡在潮湿的地板上,对着电扇吹,房间里长时间开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些都可以疾病,轻则感冒发烧、患上风湿病、身体疼痛怕冷,重则导致长期头痛、胃肠痉挛、胃出血,甚至诱发高血压、脑卒中、心绞痛。 1、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 夏季夜短,年老体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夜间不宜吃雪糕、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过多饮绿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胃寒腹胀,食欲减退。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一二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腹胀腹泻者可饮红茶、发酵的茶叶。 2、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血管收缩、手足发冷、小腿转筋,甚则感冒发烧、诱发心绞痛、脑梗塞。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不吹冷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3、忌夜卧贪凉: 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冷风吹头面,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发生面瘫。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开空调过低,室温不要低于26度,以免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年轻人可能不会立即发病,但日久必然生疾。 酷暑来了,饮食自然不能再按秋冬“菜单”来,否则很可能造成部分营养成分的不足和失衡。夏季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少吃油炸、烧烤、油腻、辛辣的食物。清淡饮食有助于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冷饮、雪糕等寒凉食物要适度,一次性吃得太多会损伤消化系统,削弱人体阳气,特别是晚上不能过度饮冷食冷,防止出现腹泻、感冒、风湿病。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暑热生疮、失眠。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广东凉茶、酸梅汤、菊花茶等。 天热出汗多,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下降,可用各种营养保健粥来开胃,并调理身体。如早、晚进餐时食八宝粥、绿豆莲子红枣粥,午餐时喝瘦肉冬瓜汤、瘦肉海带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开胃、补充营养。 专家介绍 张仕玉 疼痛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国家执业药师,国家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医学硕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传承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熟读中医经典著作,年参加工作,师从著名风湿病专家镇万雄、镇万林主任医师,读研究生期间,又拜国家级中医药传承导师梅国强教授、田玉美教授为师,潜心学习中医经典。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临床观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医学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的学术论文32篇,参编专著2本,参与国家科研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1项。 擅长对风湿、类风湿及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早期、产后风湿、纤维肌痛综合症、软组织风湿、复发性风湿病、轻度风湿性心脏病、结肠炎、慢性咽炎、失眠等多种常见疾病的治疗。 指导专家:张仕玉/编辑:李诗/审核:张仕玉张雪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jg/5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习中医中药天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