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j/

1.我剖开竹简的时候

文/周立志(山东)

我早就想了,把所有的草叶编成桂冠

鲜花容易凋谢,而草叶长青

也只有你的脸,可以让草叶开出花朵

你的眼眸明媚,裙裾洁白

你是春风,是流泉,也是白雪

一曲歌子,就唱断了秦淮河岸

垂柳依依,荷花不谢

女儿的心事在婉转回折

可惜我手中无琴,心中无曲

你翩翩的舞姿让我寂寞

这尘世的俗扰,挤满了青石小径

黄昏挂满鸟鸣

我剖开竹简的时候,就打定了主意

要么夭折,要么破茧而出

沿着青石小径,我们走到八月

你的睫毛,比八月更长地碰触到我

我没有足够的从容,需要你的指引

才能寻到我,跋山涉水的来处

西园

总有那么一两处美好,未被众所周知

偶遇青州西园小景

————题记

那块石头有眼晴,它看着我走近

我生恐它会驮起背壳

一溜烟儿钻进西园最深处

青竹孑然沉默着

站立成江南的女子,谁为你

撩起秀发,挽住这一抹晨妆

明媚总是惑然的绿

两棵树打破纤弱

有眼晴的石头得到安宁

我不能说它像乌龟

每一块石头都自有生命

就像这个静宓的西园

存在的方式不媚众生

是恰巧相遇,还是早有的等

一定是你飞过

一定是你飞过

在我目光失措的时候

水漫上来,咬伤半个山坡

潮湿的羽毛未及撤离

就与这场结局相撞

还是那么的冷

与转身而去的背影,同样温度

芒种

不太理解这个名字

正如我,不愿意去下田劳作

被太阳晒的委委屈屈

还是出生的晚了一些

没赶上真正的饿肚子

周立志,潍坊市作协会员,华中文学现代诗主编。作品见《诗词月刊》《中国汉诗》《参花》《鸭绿江》《作家文苑》《河南科技报》等刊。诗观:眷恋红尘百味,更食人间烟火!

2.演绎

文/陈敏(广东)

冬天的枝头是寡淡的

一枚落叶抱紧自己

我拾起,并轻轻地抚平

那些皱褶

像是要将一段快要遗忘的

记忆,重新打开

对着阳光搜寻虫眼

漏下来的光圈

是往事最肥沃的章节

把它夹在书页中间

连同枯黄和斑点

走远的时光

总会以另外的方式回来

探望、诠释

一杯酒

只能一小杯

这样,我才不会说

想你了

裹着酒精的外衣

那些不常说的句子

长出羽毛

飞在月色里

若是饮下太多

你门前的雪会太满

春天怎么走得出来呢

注册

从山水间走过

我不是一阵蒙着眼睛的风

白云在草尖游荡

马在天空疾驰

一朵花的故事说给一座山听

从人群中走过

我不是陈旧的匣子,打开吧

一个我拜访另一个我

朴素、新鲜,不可复制的

落于纸面的微澜

从你心上走过

我不是升而又落的月光

被你接住的

是一棵枣树清脆又甜蜜的年华

明前茶

都是风尘仆仆的人和事

停下来歇脚

在一杯茶里叙旧

几百年的光阴

交付于小小的漩涡

忆苦涩,也吐露一些香甜

古人把当时鲜嫩的一截

烘干水分、发酵、贮藏

留给我们

我们掩下叹息,心怀感恩

不去深究

风是否过了玉门关

缺一只腿的方桌是否功德圆满

或者衣袖破洞曾漏下的泪

互斟之日,水清茶淡

你赠予我一枝杨柳,我回你

一轮明月

身体里的喷泉

必定是清澈的

流动的,有不可抗拒的源头

掩藏于赤诚之地

通常悄声无息

会在一次暴雪挤压中喷薄

举起一座山

一声鹰唳,引爆一场雪崩

陈敏,女,笔名雪域、雪域莲花等,现居广州市。现为九天文学签约作者,华夏精短文学会会员、青年文学家理事会分会理事。诗文曾入选《中国大漠青歌诗文精选》等书,主要发表于《九天文学》《东方诗韵》《精短小说》《风沙诗刊》《广东文学》《现代诗美学》《德州晚报》《青年文学家》等刊物。曾获东方诗韵写作大赛银奖,江南风第一届“古洞春”杯网络诗歌大赛一等奖。

3,追求我的诗和远方(外二首)

文/李守东(山东)

我的诗和远方

就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早已漫卷在我的心间

虽然,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虽然,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

虽然,也知道这幅画卷离我很远很远

但我追求的脚步不敢放慢

也未曾放慢

我的诗和远方

我在憧憬

我在热切地憧憬

我的诗和远方

我在追赶

我在使劲地追赶

我的诗和远方

纵然一辈子也不能够抵达

我也绝不会放下

绝不会放下执着追求的信念

付出大爱收获未来

——致幼儿园的老师们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走出家门来到幼儿园

便是孩子人生第一次变换人生舞台

离开父母的怀抱

老师就是最暖的怀

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老师给孩子无尽的欢乐无尽的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在幼儿园

虽然不过三年两载

孩子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却是端庄可爱

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

孩子像一棵树苗茁壮成长向未来

呵,一分耕耘一份希望

付出大爱收获未来

试看泱泱华夏

江上壮丽时代豪迈

群星灿烂辉耀世界

奔走

奔走

就是人生本来的模样

从牙牙学语蹒跚走路

到长大成人南闯北闯

奔走的脚步无不铿铿锵锵

即使耄耋之年乃至一息尚存

也不绝奔走的旋律和希望

奔走就是人生

奔走就是希望

奔走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

奔走的结局也不一定理想

但最要紧的是要选准奔走的方向

矢志不移往前闯

心中有希望

脚下有力量

既然选择了远方

就像黄河奔海那样

一路奔波管他道阻且长

姓名:李守东(笔名东风第一枝),男,山东东营人,高级政工师、爱好文学,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自年起,有多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在《东营日报》、《胜利日报》、《山东商报》、《中国商报》及江山文学网发表。诗观:立足现实生活的土壤,用心播种和收获诗和远方之庄稼。

4.六个荣誉证书(散文)

文/李兴友(吉林)

在我家里,一直保留着六个荣誉证书。这六个荣誉证书,放在我手里很轻,可是放在我心中却很重。提起这六个荣誉证书,说起来话长,自己参加工作已经三十多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来,自己一直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寒来暑往,风里来雨里去,从家庭到工厂,又从工厂到家庭里,周而复始工作着。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优秀员工。期间,我几乎付出全部的青春和精力,才获得这六个宝贵的荣誉证书,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记得刚参加工作那阵子,正是八十年代初期,自己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被分配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染料厂二十二号车间工作。当时的染料厂是全国最大染料厂,员工有七、八千人,再加之大集体员工,足有上万人,是一个有名的大厂。那时,到工厂上下班,每天都是骑着自行车。工作形式是三班倒。白班、夜班、中班循环地上着。记得第一次被分配的岗位是甲级防爆岗位――闭环。这个岗位要求非常严格,不能穿带钉子的鞋进入岗位。八小时工作制,除了吃饭时间,几乎全在岗位上。检查设备、投料、升温、保持……最后生产出产品,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认真操作。尤其是在投料过程中,一定要戴好防护面罩,把大铁碱桶用利斧劈开,才能把因为潮湿而凝固的碱片取出来。这样危险而费力气的活,没有一股子干劲是不能完成的。在这个岗位与师傅、工友一直工作好几年,锻炼了自己,又学到许多知识,基本没有出现过生产及人身事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在二十二号车间里,几乎全面地掌握了整个车间工艺流程,车间从前部到后部很多个岗位,都能够独立操作,自己当上了机动工。就是说,哪个岗位有休假或者疗养的人员,就到哪个岗位顶岗。什么氧化、压滤、缩合、溴化等诸多岗位,自己都能拿得起,放得下。那时候的人思想都非常要求上进,我那时岁数小,是一名倒班工人,也是一名团干部,对荣誉的获得是非常向往的。那段时期,我曾经得过与工作不怎么靠边的奖项。其中有四·五征文奖,五·四征文奖,首届读书演讲奖。一晃已进入九十年代前期,我被调到另一个车间二十七号,这个车间是负责染料厂污水处理工作。在这个车间里,有一段时间我还是从事机动工工作,工作干得也很出色。后来,遭遇了分流,我又被分配到十五号车间工作,还是从事化工工作。有人说,化工操作比较简单,左开右闭,不是水就是汽。其实不然,化工操作一点也不能马虎大意,因为化工生产易燃易爆易中毒。要干好自己本职工作,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约二○○○年左右,我被转为吉林联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我所在车间还是染料厂十五号车间的老房子,不过,我已经不是染料厂的员工,在联力公司我先后又在五、六个地方工作过。而在每一个地方工作,我都希望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现在想一想,参加工作已经这么多年,回顾过去,我对工作的热情一直没有减少,无论做每一项工作,我都认真地去做。在车间里,我会认真操作,尽量不让装置出现波动现象,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可以说,设备前,罐区里总有我忙碌的身影。在维修时,更换阀门、扣克,我会对角拧紧螺丝,这样上好的阀门才不会泄漏物料。另外阀门、扣克的走向也要放对,才能保障设备输送物料时顺畅。在操作间里,我会认真地写仿宋字,记好操作记录。而每到一个新岗位,我都会查找一条条管线的走向,了解岗位操作法……多少个白天和夜晚,多少个花开与花落,我都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只有把自己工作做好,才能对得起这一份拿薪水的工作,才能对得起养育我的父母,也使自己的青春年华没有虚度。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先期基本上没有获得先进生产者称号,但是,百分之三涨过工资。只有在中后期才逐渐得过六次先进生产者等荣誉证书。这些荣誉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凝聚着我太多心血和汗水,它是一个日子叠加一个又一个日子,才组成三十多个春夏秋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还有我们吉化“麻袋毛”精神等等,一直鼓舞着我要干好每一项工作。宽阔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组成的,浩瀚的夜空是由一颗颗星星汇聚的。我知道自己的渺小,我只是吉化队伍里普通的一名员工,但是,我要做大海里最清澈的一滴水,做浩瀚夜空里最亮的一颗星。平凡不等于平庸,人活着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人活着就要有精神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荣誉才能活得精彩。对于我来说,这六个荣誉证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李兴友,原名李兴有,男,属虎,(—),汉族,吉林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渤海风》《参花》《鸭绿江》《青年文学家》《锦绣》《中国教师》《读书文摘》《名汇》《小小说大世界》《文学百花苑》《精短小说》《文学少年》《中国文艺家》《长江诗歌》《作家报》《松花湖》《都市月刊》《浣花》《流派》《全国短诗大展赛作品集》《青年微型文学作品集》《诗韵》《西北文艺》《北方诗歌》《优秀民间诗选》《现代诗美学》《当代文学》《龙潭》《宣城散文》《水城文学》《青春诗刊》《化苑》《工人通讯》《北方文化》《诗意人生》《南北作家》《归来诗刊》《人民诗界》《生财》《江城日报》《吉化工人报》《共和国诗人》《诗眼看天下》等。

5.涟漪

文/饶兰珍(广东)

春光中

钓鱼者举起钓杆

一尾“蝴蝶”闪着银钻般的光

快活地在空中打挺

远远的

我感觉到“她的”笑声

笑容拍下了水中不曾看见的风景

钓鱼者朝我笑笑

取下了“战利品”——依旧笑着的“银蝴蝶”

我想

那里应该有只水桶

水桶里有她的伙伴

钓鱼者轻轻捧着“闪光的蝴蝶”

理顺她的鳞

蹲在河边

啊,

他放生了“她”

今天是三月五号

纪念一个伟大又平凡的年轻灵魂

钓鱼者记住了

“鱼受伤了没有?”

“鱼受伤没有?”

……

我连问多次

钓鱼人转过身去

拿起钓杆

他没理我

两根钓杆同时甩起

荡出两圈不同的涟漪

岸边

三三两两的钓者,

专注盯着并不平静的水面

和春天一起出行

一群白鹭,天使出行

翩翩书写自由的诗行。

一树繁花,玩味宋词,

惊艳流淌千年的哲思。

柳枝婉转的笛声

留不住微风忙碌的脚步。

流浪的小草,睁开带笑的眉,

拾掇再出发的欢喜。

一江春水,

唤醒虫儿纵情吟唱。

一垄垄麦苗,

明镜的水田,

生成一幅幅明丽的水彩。

冰墩墩、雪容融,

在“冰雪”中绽放青春的笑靥。

饶兰珍,笔名:深谷幽兰。广东顺德教师,顺德校园文学专委会理事。爱好文学,深耕儿童诗教学园地。坚守:诗,为众生发声!曾在多个平台、纸媒发表诗作,参与编写《儿童诗创作与欣赏》等书。

6.踏莎行(外一首)

文/蒋峥(上海)

不知该从何说起

我一直借助词牌回忆

那些时光的肌理,关于你的记叙

越往后,越苍白

越无力

不知该如何揣摩你的格律

阅读理解是我的弱项,试图寻找

那缕抽象的线,你总是

冷眼看待我的论点

又对论据嗤之以鼻

不知铺垫该如何重叠递进,抒情

是个开放的结局,我的诗行

畅想我们的未来,你微微蹙眉

挥一挥素手芊芊,剪断

接转承的逻辑

不知江南岸的春风何时再绿

杨柳习惯埋怨隐喻的羌笛

排比的结局被更多的修辞偶遇

我该如何作答,窗外

翠柳上黑脸颊的黄鹂

花事

走着走着,朔风渐渐稀薄

走着走着,远山悄悄变浓

细雨

催开一朵樱飘过九十九道弯

春水

撩拨万丛修篁直上天门山

每天

你眸中映出一轮新的夕阳

余晖倾听粉杏的呼吸,大提琴

习惯把低沉埋入心底

绿柳和澧水渐渐丰腴,金色里

背影越来越纤长的你

蜜蜂,丢失了遗嘱

无处寻找淹没的桃李

烟波,厌倦了漂泊

默默抚平陈年的涟漪

皈依牧笛溪

立春

夜雨

湖上生出万点涟漪

水下有无声的挣扎,你离开的时候

氧气面罩刚刚落下

氧化亚氮支配呼吸

晚风

捎来你的面无表情

我徒劳地触摸初生的梅朵,世界

变成痉挛的空,这一次

梦里的你缓缓重叠,莫比乌斯环上

闪耀的超新星融化你的背影

今夜

瞳孔凹陷已深,无影灯收藏死角

羊肠线悄悄爬上眉梢

我不知道痛感在哪里

你许下的光明又在哪里

最后那封信的最后一行

指点迷津,病床上的雪

适合擦净眼角淌下的红,迟到的痛

会唤醒冬阳出走后的晨曦

蒋峥,男,70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诗歌创作组成员,长衫诗社会员,罗溪诗社会员,出海口文学社会员,灵瞻派诗社会员。作品散见《鸭绿江》《渤海风》《奔流》《参花》《江河文学》《散文诗世界》《青年文学家》《时代作家》等纸刊及各网络诗歌平台。

7.皖南的秋天

文/刘虎(安徽)

有人说,秋天是属于一个人的。皖南的秋天,也是这样的吧。在我的印象里,一进入十月,皖南的秋天由青绿逐渐地变黄、变淡,也变得深沉。这个时候,知了也从喧闹的舞台上退了下去,世界变得清了,静了。山在秋阳下透着巍峨的骨力,起起伏伏,绵绵延延,一直延伸到远方,在我的目光中,又仿佛是一座佛,呈现出一种忘我的情怀。无论是城市还是山野,那些满目苍黄与红绿交错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熠着层层的光,说绚丽吧,也是带着宁静的味道。从风的线条里,展示着秋的丰稔与盛大,让人读到一种生命的释然。我生在北方,以前对于皖南的印象是略感陌生的,对于皖南的秋天,也是一样的。直到几年前,随“秀美安徽文化之旅”到皖南采风,我才真正地读到皖南的秋天。与皖北的秋天不同的是,皖南的秋是带着温润的,像一幅幅油画般。阳光,渐渐地薄得像一张纸。大街小巷,桂花飘香。白墙灰瓦,亭台楼阁,几乎是清一色的徽派雕刻建筑,走在这儿,仿佛置身于画廊里。用“山青水秀”来形容皖南的秋,最最合适不过了。我从画师们的画笔里,读到一种大自然的绝美。皖南的山很多,有的险峻,有的峭实。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叫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在秋天,都是一首诗。当秋天的风,吹落一地黄叶的时候,皖南便浸润在这清美的秋色里。清晨,一缕阳光穿过山间的白雾,露水化成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在青绿或杏黄的叶子上透着亮;从树枝上一滴滴滑落,像是断了线的珍珠。这时候,黄山上的松树,开出了花。黄黄的,嫩嫩的,脆生生的,像是玉石镶在松枝上。山下,一朵朵的菊花,开得正艳。白的,紫的,黄的,在秋天的皖南,让人想起一首歌的悠扬,想起一首诗的清芬,也想起一个人的故事。在徽州老街,踏着古旧的石板路行走,眼前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让我不由得想起少年时邮票上的图案。高大的银杏树,飘逸着金黄的色彩。那斑澜,就像是皖南的衣衫。真实的,又让人感觉到是虚幻。在秋天语言里,有着一种诗里的乡愁。在老街的一角,偶尔看到一个挑着茶担的女子,沿街叫卖着茶叶,我突然想起,这或许就是一部电影镜头里的画面。这情景,是皖南独有的。记得当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北平的秋天是天堂。而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北平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也写过北平的秋,他笔下的秋,是带着思念的。明代的戏剧大师汤显祖,曾以一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道出了皖南的世情。或许,在大师们的笔下,秋天是美是伤,是悲,是喜,都流露着一种博爱的情怀。而皖南的秋,自古以来都是以淳朴、安静、详和、丰腴去映衬的。在我的心里,就像一位深藏在闺阁里的女子,就是一阙的唐诗宋词,有着民歌里的浓情,有散文一样的张力,让人读到一种生活的闲逸,读到一种世情的清雅,也读到一种生命的轮回。皖南的秋天,除了山美,还有水秀。自古以来,水韵皖南,孕育了徽州灿烂的文化。长江、巢湖、芜湖、太湖、新安江、太平湖、秋浦河、桃花潭,每一处,都让人品到甘甜、听到清澈、想到丰美。用秋水来描述皖南,同样是有诗意的。那水的色彩,虽说没有九寨沟之水那般的惊艳,却也自有一番的诗趣。在时光里,流淌着淡淡的禅意。不用多说,看一看三月杏花村里的杏花,尝一尝徽州的美酒,听一听黄梅戏的调子,品一品皖南的名茶就知道了。用“润朗”去形容皖南的秋天,在远行者的记忆里,有着一生都怀念的清透之美。有人说,皖南的秋天,是天宫的画师们在世间遗留的版画。参差错落的徽派建筑,马头墙与灰瓦、木雕的映衬,有古香古色的味道。那些的古街古巷,是岁月的诗。在皖南的秋天,有着一种久违的古典之美。记得有人在《踏莎行·游皖南》一诗里这样写:“春雨红花,秋风碧树,松林深处江雾。白墙黑瓦旧民居,炊烟几缕斜阳暮。回忆当年,艰难无数,族人迁,山乡住。清溪村落小桃源,不闻不问官场路。”诗很美,道出了皖南秋天的意境。也许是我见识浅薄吧,在皖南的秋天,我阅读到秋的婉约,淡淡的,一如窗前那朵云的飞渡。风,细细的。就像是旧梦的声音,在我的耳际,我聆听到皖南秋天最厚重的一面。无论是在徽州、石台、呈坎、宏村还是塔川,这些地方,都是染着梦的色彩。大自然把雄伟给了泰山,把辽阔给了草原,把广袤给了沙漠,把浩瀚给了大海,而皖南,用“秀美”一词去定义,在时光里,延绵着岁月的清丽。翻开一本书去读,仿佛在一瞬间,我已走过了千年。走在皖南的秋天,脚步声里回荡着皖南的情调。墙边长着的青苔与野草,青绿与枯黄互相交织,偶尔有鸟声划过沉寂的瓦檐,一树一树的红柿子挂在枝头,一地一地的稻子散发着米饭与米酒的香味,一山一山的茶树,让人在世俗里,品着茶香,看淡着名名利利。我感觉,这皖南的秋天,就是秋天最真的写实。清荷尽,唯有暗香留。这,或许是对皖南秋天最好的写意吧。一缕风,吹在肩头,我感觉到一丝的秋凉。一片片的落花,从眼眸间轻轻飘落,那飞舞的姿势,又像是人生的一场告别。而那些在秋天里缤纷的花开声,让我感到秋的柔,秋的艳,与秋的美。清香的花,仿佛是人生的另一种相遇,在匆匆忙忙的人生路上行走,让我再一次对皖南的秋天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皖南的秋天,让人为情怀而来,也让人慕名而至,有着秋韵之美。遇见,是最美的相逢。在目光在交错的瞬间,这美好就像诗。而,最精美的一章,已留在我的心底。在多年以后,再忆皖南,这秋天,有我一生最美的旅行。

刘虎,安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诗作协会员,中国剧作家会员。作品散见《安徽日报》、《颍州晚报》、《吐鲁番日报》、《发展导报》、《奔流》、《散文诗》、《北方文化》、《浣花》、《黄河文艺》、《文学百花苑》等。

8.洒在血液里写诗的人(外二首)

文/袁晖(山东)

赤着脚在冬天

在滴水成冰的路上

一丝痛彻心肺的冷至下而上

为了一盒“幸福“牌香烟

我走遍了大街小巷

敲痛了所有小卖铺的窗子

最后都是一副不耐烦的声音和嘴脸

我觉得没有脸面去见我的亲人

至今,没有给他们想要的生活

在一个夜里

我给一只猫动了手术

猫扭着瘦若不堪的身体走出了视线

有生之年,能否再相见是一个未知数

这是我做的唯一一件值得炫耀和记忆的事情

可我至今怀疑我的动机与能力

我没学过医,怎么会给猫看病

怪不得,那只猫叫声凄厉

让我现在都害怕走进夜里

感觉半夜有人撕扯一样

起来,快点写些什么

有一个小女孩或者女人或者即将的母亲被精神病

医院,打针或者吃药

这是我关心的问题吗

我揉着发痛的脑袋

四周的黑压过来,我找不到答案

找不到出口

阡陌红尘,终究一场繁花落寞

给精神一些麻醉

只专注于一件事情

或许透过虚伪和造作

就可以看清一些真相

在冬天,走得更深一些

雪花覆盖了大地

有谁去关心麦苗的嫩绿

也是的,享受暂时的孤寂

阡陌红尘,沉浸在内的人找不到出来的门

花开有人欣赏,花落是否有人惋惜

站在山巅看风呼啸

卿卿我我,终究一场繁花落寞

有谁?能解脱既定的劫数

没有谁比一片叶更懂得怜惜冬天

相信在一个季节

一片叶姗姗落下

依依不舍间

没有谁比一片叶更懂得怜惜冬天

像琵琶轻弹

在指上流泻的音符

瞬间催眠

所有的爱情和诗歌

沿着叶子的脉络

寻找着通向春天的隘口

总有一些话题会落地生根

如麦苗一样拥抱冬天

也总有一些草木不能跨越

在深度的遗憾里

渐行渐远

袁晖,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作品散见于《北国作家》《速读》《诗选刊》《奔流》《辽河》等百余种报刊文集。出版诗集《热爱冬季》《阳光的味道》《旅程》三部。《春晖文苑》总编,《桃花源诗刊精华版》编委。

一、题材不限,诗歌、散文、小说等。拒绝一稿多投,文责自负!杜绝网络拼凑文字,投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后期会发表纸刊!

二、投稿格式:题目+作者名+内容+简介+照片+联系方式。投稿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jg/1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