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篇。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中医药得到良性发展。

记得三十年前,中医药学校毕业,中药房的药斗是这样安排的:杜仲、牛膝、桑寄生;天麻、钩藤、石决明;木瓜、牛膝、川断;石菖蒲、远志、酸枣仁;龙骨、牡蛎、代赭石;海藻、昆布、玄参;大黄、黄芩、黄连;生地、麦冬;丹皮、赤芍;菊花、决明子。。。

把功效相近、合用有协同作用、经常使用的药物放在一个抽屉,便于拿药。

中药,用对方剂,确实很神奇。

今天,老病人复诊,要求拿中药。

问:上一次怎么回事?

答:胸口不舒服,可能是喝酒多了,从喉咙到肚子,都不舒服,你给我开了三样中药,吃吃都好了,再拿几付药,放家里防备着。

我查查以前的药方,想起来病人的就诊情况:病人拍着上腹部,也说不出来啥滋味。

我想到一个方子: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

不曾想,简单三味药,一丁点,却真的起到大作用。

四季用药习惯:荆芥、薄荷;生姜、香薷;人参、白术;乌梅、白芍;黄芩、知母。

风证用药习惯:防风、荆芥;薄荷、二花;羌活;白芷。

寒证用药习惯:生姜、葱白;麻黄、桂枝。

暑证用药习惯:西瓜、荷叶;香薷、薄荷;荆芥穗;薄荷;通草、薏米;石膏、黄连;厚朴、扁豆。

湿证用药习惯:猪苓、泽泻;官桂、茯苓、猪苓;滑石、石膏;防风、萆薢。

热证用药习惯:天花粉、芦根;生地、生石膏;黄芩、黄连、黄柏;知母;丹皮;栀子、黄芩;

心火:牛黄,犀角,黄连。

肝胆火:龙胆草,栀子。

肺火:桑叶,生石膏。

胃火:生石膏,黄连。

小肠火:木通,生地。

大肠火:大黄,芒硝。

脾热:石斛,胡黄连。

肾火:知母,黄柏。

膀胱火:滑石,木通。

六经头痛须用川芎加引经药

太阳经头痛:羌活,蔓荆子。

阳明经头痛:白芷。

少阳经头痛:柴胡。

太阴经头痛:苍术,半夏。

少阴经头痛:细辛,独活。

厥阴经头痛:吴茱萸。

伤风头痛:荆芥穗,薄荷。

巅顶头痛:藁本,蔓荆子,吴茱萸。

后脑痛:细辛。

颈项痛:独活,葛根。

眉棱骨痛:羌活,半夏,白芷,黄芩。

目疼:菊花,玄参,茺蔚子。

目干:生地,玄参。

目翳:蛇蜕,蝉蜕,木贼。

目障:密蒙花,谷精草。

目疮:白蒺藜,细辛。

目赤:红花,赤芍。

目暗:熟地,石决明。

赤眼爆发:防风,黄连。

胞轮震颤:当归,川芎,薄荷。

目珠夜痛:夏枯草。

眼肿:大黄,荆芥。

肺胀病,首见于:《灵枢》

咳嗽引起的厥证,称为:痰厥。

杨榜锦

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gx/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