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桂皮

01药用部位

樟科植物川桂、天竺桂及阴香的树皮。

02别名

山肉桂、土肉桂、土桂、山玉桂、山桂皮。

03植物形态

川桂:乔木,高25米,胸径30厘米。枝条圆柱形,叶互生或近对生,卵圆形或卵圆状长圆形,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灰绿色,晦暗。叶柄长10~15毫米。圆锥花序腋生,少花,聚伞状,具梗,与序轴均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花白色,花梗丝状,被细微柔毛。花被内外两面被丝状微柔毛,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花药长圆形,药室4,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具柄。子房卵球形,长近1毫米,花柱增粗,长3毫米。成熟果未见;果托顶端截平,边缘具极短裂片。花期4~5月,果期6月以后。

天竺桂: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褐色,平滑。叶近对生,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叶柄长6~11毫米,无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全缘,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革质。圆锥花序腋生,总花梗末端有3~5朵花,呈聚伞状排列;花被筒倒锥形,花被裂片6,能育雄蕊9,内藏,花丝被柔毛;子房卵球形,略被微柔毛,花柱稍长于子房,柱头盘状。果实长圆形,长约7毫米,直径约5毫米,无毛;果托浅杯状,顶部张开,全缘或具浅圆齿。花期4~5月,果期7~9月。

阴香:参考“阴香皮”。

04产地分布

川桂:生于山谷、山坡林中。分布于陕西秦岭以南、江西、中南、四川、贵州。天竺桂:生于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阴香:参考“阴香皮”。

05采收加工

冬季剥取树皮,阴干,后除去杂质及精皮,用时捣碎。

06药材性状

天竺桂皮:树皮为筒状或不整齐的块片,大小不等,一般长30~60厘米,厚2~4毫米。外皮灰褐色,密生不明显的小皮孔或有灰白色花斑;内表面红棕色或灰红色,光滑,有不明显的细纵纹,指甲刻划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气清香而凉略似樟脑,味微甜辛。川桂皮:不规则块片,厚1~3毫米。外皮褐色或棕褐色,粗糙,皮孔呈点状或椭圆形突起,或有灰棕色花斑;内表面灰棕色或棕色。质硬,断面浅棕色或棕色。香气弱,微有樟脑气,味辛凉、微辣。阴香皮:参考“阴香皮”。

07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甘。归胃经、大肠经、肝经、肾经。

08功效与作用

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属温里药。

09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6~12克。

外用:适量,研末用水或酒调敷。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湿痹痛,瘀滞痛经,血痢,肠风,跌打肿痛等。

10药理研究

①镇静作用。②降温作用。③降压作用。④健胃作用。⑤肠管兴奋作用。⑥通经作用。⑦杀菌作用。⑧健胃和驱风剂。⑨祛痰镇咳作用。⑩利尿作用。?抗放射作用。?抗补体作用。?调节血糖。

11化学成分

天竺桂树皮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含水芹烯、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叶含挥发油,油中含黄樟醚,丁香油酚,1,8-桉叶素等。川桂树皮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1,8-桉叶素,桂皮醛等。

12使用禁忌

桂皮性热,适合天凉时节食用,夏季忌食桂皮;由于桂皮性热活血,易损胎气,所以孕妇一定要慎食;阴虚火旺、血热出血者也不宜食用;月经过多、盆腔炎、咽疼及其他热病患者应忌食,有失血和遗精病史的人也应禁食。孕妇不宜。

13配伍药方

1、治胃痛,腹痛:天竺桂皮15~21克。煎服。(《福建中草药》)

2、治胃寒恶心呕叶:山桂皮、草豆蔻、蒮香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4.5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安徽中草药》)

3、治产后小腹冷痛:山桂皮6克,当归、延胡索各9克,小茴香4.5.川芎6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4、治跌打损伤:天竺桂干根树皮。研末,调水或酒敷恿处。(《福建中草药》)

往期精彩

初心

中医中药——《血竭》

初心

中医中药——《莪术》

学习

中医中药——《蔓荆子》

学习

中医中药——《三棱》

学习

中医中药——《骨碎补》

学习

中医中药——《水蛭》

学习

中医中药——《半夏》

学习

中医中药——《禹白附》

学习

中医中药——《斑蝥》

学习

中医中药——《雷丸》

学习

中医中药——《皂荚》

学习

中医中药——《白芥子》

学习

中医中药——《天南星》

学习

中医中药——《猫爪草》

学习

中医中药——《白前》

学习

中医中药——《川贝》

学习

中医中药——《浙贝母》

学习

中医中药——《竹茹》

学习

中医中药——《瓜蒌》

学习

中医中药——《前胡》

学习

中医中药——《鲜竹沥》

学习

中医中药——《苦楝皮》

学习

中医中药——《天竺黄》

学习

中医中药——《胖大海》

学习

中医中药——《桔梗》

学习

中医中药——《昆布》

学习

中医中药——《海藻》

学习

中医中药——《黄药子》

学习

中医中药——《礞石》

学习

中医中药——《香附》

学习

中医中药——《瓦楞子》

学习

中医中药——《柴胡》

学习

中医中药——《百部》

学习

中医中药——《苦杏仁》

学习

中医中药——《紫菀》

学习

中医中药——《款冬花》

学习

中医中药——《葶苈子》

学习

中医中药——《地榆》

学习

中医中药——《枇杷叶》

学习

中医中药——《朱砂》

学习

中医中药——《密蒙花》

学习

中医中药——《隔山消》

学习

中医中药——《龙骨》

学习

中医中药——《桑白皮》

学习

中医中药——《磁石》

学习

中医中药——《酸枣仁》

学习

中医中药——《琥珀》

学习

中医中药——《灵芝》

学习

中医中药——《柏子仁》

学习

中医中药——《合欢皮》

学习

中医中药——《首乌藤》

学习

中医中药——《石决明》

学习

中医中药——《月季花》

学习

中医中药——《牡蛎》

学习

中医中药——《珍珠母》

学习

中医中药——《鸡屎藤》

学习

中医中药——《代赭石》

学习

中医中药——《刺蒺藜》

学习

中医中药——《罗布麻叶》

学习

中医中药——《羚羊角》

学习

中医中药——《牛黄》

学习

中医中药——《钩藤》

学习

中医中药——《珍珠》

学习

中医中药——《千年健》

学习

中医中药——《全蝎》

学习

中医中药——《天麻》

学习

中医中药——《地龙》

学习

中医中药——《槐花》

学习

中医中药——《冰片》

学习

中医中药——《僵蚕》

学习

中医中药——《麝香》

学习

中医中药——《苏合香》

学习

中医中药——《石菖蒲》

学习

中医中药——《灵香草》

学习

中医中药——《鹿茸》

学习

中医中药——《细辛》

学习

中医中药——《党参》

学习

中医中药——《淫羊藿》

学习

中医中药——《仙茅》

学习

中医中药——《杜仲》

学习

中医中药——《巴戟天》

学习

中医中药——《续断》

学习

中医中药——《葛根》

学习

中医中药——《益智仁》

学习

中医中药——《沙苑子》

学习

中医中药——《菟丝子》

学习

中医中药——《紫石英》

学习

中医中药——《当归》

学习

中医中药——《冬虫夏草》

学习

中医中药——《雷公藤》

学习

中医中药——《冬瓜皮》

学习

中医中药——《白芍》

学习

中医中药——《阿胶》

学习

中医中药——《熟地黄》

学习

中医中药——《北沙参》

学习

中医中药——《何首乌》

学习

中医中药——《百合》

学习

中医中药——《蒲黄》

学习

中医中药——《麦冬》

学习

中医中药——《南沙参》

学习

中医中药——《天冬》

学习

中医中药——《石斛》

学习

中医中药——《玉竹》

学习

中医中药——《墨旱莲》

学习

中医中药——《枸杞子》

学习

中医中药——《黄精》

学习

中医中药——《女贞子》

学习

中医中药——《桑葚》

学习

中医中药——《香附》

学习

中医中药——《白蔹》

学习

中医中药——《雷丸》

学习

中医中药——《硇砂》

学习

中医中药——《浮小麦》

学习

中医中药——《山茱萸》

学习

中医中药——《乌梅》

学习

中医中药——《麻黄》

学习

中医中药——《莱菔子》

学习

中医中药——《川芎》

学习

中医中药——《使君子》

学习

中医中药——《透骨草》

学习

中医中药——《椒目》

——END——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

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gn/4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