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由焦在所开发、编订,旨在弘扬中医,服务于老百姓身体健康。内容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并不是简单的内容再现,而是通过艰苦努力,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转化而成。

为了减少发送过程中不必要技术麻烦,声明为原创。当然,不是指内容的原创,而是指表现形式与方便快捷阅读的方面而言。

特别说明:用法用量及备注仅供参考,在使用时要参照以前所发08中药部分,同时要查阅药典或遵中医医嘱。

常用解表药

麻黄:内服煎汤用量3~10克。发汗解表宜用生麻黄,平喘止咳宜用炙麻黄。本品辛温发散作用较强,体质虚弱及易于出汗者应慎用;阴虚盗汗、气虚喘息、高血压、大出血者禁用。

类别

药名

用法用量、备注

辛温解表药

桂枝

煎服,3~10克。

细辛(少辛)

煎服,1~3克。反藜芦。

紫苏叶(苏叶)

煎服,5~10克。

荆芥

煎服,5~10克,止血炒炭用。

防风

煎服,5~10克。

羌活

煎服,3~10克。

藁本

煎服,3~10克。

白芷

煎服,3~6克。

辛夷(木笔花)

煎服,3~9克,包煎。

鹅不食草

煎服,3~10克。外用可入各种剂型。

香薷(香茹)

煎服,3~10克。

苍耳子

煎服,3~10克。

柽柳(西洲柳、观音柳、山川柳)

煎服,3~10克,鲜品倍量。

芫荽(胡荽、香菜)

煎服,l0~15克,鲜品可用30~60克。

生姜

煎服,5~10克。

辛凉解表药

薄荷

煎服,3~6克。后下。

牛蒡子(鼠粘子、大力子、恶实)

煎服,5~10克。

桑叶(铁扇子)

煎服,5~10克。

菊花

煎服,5~10克。

淡豆豉

煎服,9~15克。

葛根(甘葛、粉葛)

煎服,5~10克。止泻煨用。

柴胡

煎服,3~10克。

升麻

煎服,3~10克。

蔓荆子(荆子)

煎服,5~10克。瞳孔散大。者忌服

木贼(锉草、节节草)

煎服,3~10克。

蝉蜕(蝉衣、蝉退)

煎服,3~6克。破伤风可用15~30克。

浮萍

煎服,3~10克。鲜品可用15~30克。

常用清热药

石膏:内服用量,生石膏15~60克,宜打碎先煎;大剂日用~克;煅石膏外用研末,与其他药配合撒敷。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黄连:内服煎汤用量1.5~6克,研末吞服每次0.3~0.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和涂搽。用于温病高热、热毒炽盛或湿热蕴蒸,宜用生黄连;治上焦火,宜用酒黄连;治肝火、胃热呕吐,宜用萸黄连、姜黄连;治下焦火宜盐水炒。凡阴虚烦热,胃虚呕吐,脾虚泄泻宜慎服。黄连苦寒易伤阳败胃,用之不可过量,当中病即止。

余甘子:煎服量3~9克。

蒲公英:煎服用量10~15克,鲜品可用30~60克。

药名

用法用量、备注

清热泻火药

知母

煎服,6~12克。

栀子(越桃,山栀子)

煎服,6~12克。止血,炒黑用。

龙胆

煎服,3~6克。

熊胆

入丸、散或装胶囊服,0.3~1.0克。

夏枯草

煎服,10~15克

寒水石

煎服,10~30克。

青葙子

煎服,10~15克。青光眼忌服。

天花粉

煎服,10~15克。

竹叶

煎服,6~15克。鲜品尤宜。

芦根

煎服,15~30克,鲜品倍量。

密蒙花

煎服,6~15克。

谷精草(谷精珠)

煎服,5~10克。

清热燥湿药

黄芩

煎服,3~10克。

黄柏

煎服,3~10克。

苦参

煎服,3~10克。

秦皮

煎服,6~12克。

白鲜皮

煎服,5~10克。

清热凉血药

犀角

多磨汁服或锉为细粉冲服,1~2克。

水牛角

镑片煎服,15~30克。宜先煎3小时以上。亦可锉末冲服。

生地黄(干地黄)

煎服,10~30克。

玄参(元参)

煎服,10~15克。反藜芦。

牡丹皮

煎服,5~10克。

赤芍药

煎服,6~15克。反藜芦。

紫草

煎服,3~10克。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双花、忍冬花、二宝花)

煎服,10~15克。

连翘

煎服,6~15克。

紫花地丁

煎服,15~30克。

大青叶

煎服,10~30克。

板蓝根

煎服,10~30克.

青黛(靛花)

入丸、散内服,1.5~3克。

穿心莲(一见喜、苦胆草、榄核莲)

煎服,6~10克。本品味极苦,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现已生产片剂、注射剂供用。

白头翁

煎服,10~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

鸦胆子

0.5~2克,去壳取仁,以龙眼肉包裹或装胶囊吞服。不宜入煎剂。

射干(乌扇)

煎服,3~10克。

马勃

煎服,3~6克,包煎。

山豆根(广豆根)

煎服,3~10克。

漏芦

煎服,5~10克。

白蔹

煎服,5~10克。

山慈菇(毛慈菇)

煎服,3~6克。

白花蛇舌草(蛇舌草)

煎服,15~60克。

半枝莲(并头草、牙刷草)

煎服,15~30克。

半边莲

煎服,10~15克,鲜品倍量。

葎草

煎服,10~30克,鲜品可用60~克,亦可捣汁服。

金荞麦(野荞麦、天荞麦根)

煎服,15~30克。

鱼腥草

煎服,15~30克,鲜品倍量。不宜久煎。

败酱草

煎服,9~15克。

蚤休(七叶一枝花、重楼、草河车)

煎汤,3~9克。

拳参(紫参)

煎汤,5~9克。

千里光(千里及、九里明)

煎服,9~15克。

四季青(冬青叶)

多制成乳剂、膏剂外用;煎服,15~60克。

土茯苓

煎服,15~30克。

绿豆

煎服,15~30克。

清虚热药

青篙

煎服,4.5~10克,疟疾可用至20~40克。不宜久煎。

地骨皮

煎服,9~15克。

银柴胡

煎服,3~10克。

白薇

煎服,6~10克。

胡黄连

煎服,3~10克。









































吡美莫司乳膏价格贵不贵
颠疯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gn/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