苫、辛,微寒。归肝、心经。

清热解毒。

1.痛疽疔疖,咽喉肿痛本品辛散苦降,其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止痛力胜,为

治外科疔痈之良药。用治热毒蕴结,疗疖丹毒,痈疽疮疡,咽喉肿痛,均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本品味苦入肝,清泻肝火;味辛性寒,兼散风热,常与金银

花、密蒙花、夏枯草等同用,治疗风火上攻之目赤肿痛;若与决明子同用,可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

此外,本品内服并煎汤外洗也用治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野菊花与菊花为同科植物,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但野菊花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毒消痈,疮痈疔毒肿痛多用之;而菊花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1.《本草纲日》:“治痈肿疔毒,瘰疬眼痕。”

2.《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疗。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

3.《本草求真》:“凡痈毒疔肿,瘰疬,眼目热痛,妇人瘀血等证,无不得此则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yy/1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