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主热风头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 50、玄参 [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毒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风热头痛从哪里来呢? 《药性本草》曰,玄参主热风头痛。 小指月看了下中药书,发现并无这种功效,也不知道这里头的机理何在。 正好有个妇人,头痛烦热,游走不定,爷爷叫她指出具体哪个地方疼痛。 这妇人说,好像有时左边,有时右边。 爷爷说,这是什么呢? 小指月说,这是风,风者善行而数变也。 爷爷又问,晚上睡觉怎么样啊? 这妇人说,经常渴醒,烦热得很。喝水也不解渴。 爷爷说,这是什么呢? 小指月说,热盛伤津,烦渴欲饮。 老先生又问,大便怎么样呢? 这妇人说,有时一两天,有时两三天,比较干。 老先生又说,为何大便干结? 小指月说,津伤便结。 然后爷爷就说,风热头痛,单味玄参50克。 这妇人煎一次来喝,头痛就减半,大便畅通,吃了三次后,没有发现再头痛了,晚上也没有再渴醒,一觉就到天明,非常好睡。 小指月就不解地说,爷爷,明明是有风,你都不用风药荆芥、防风之品,明明是头痛,头痛不离开川芎,你又没用川芎,明明是失眠烦躁睡不着,你没有一味枣仁合欢皮这些安神助眠之药。 老爷爷笑了笑说,这是什么头痛呢? 小指月说,是风热头痛啊,肯定没有错,按道理最起码要用些治风热头痛的菊花、蔓荆子之类的药啊! 爷爷接着说,如果纯是外感风热头痛,一剂银翘散就搞定了。 小指月说,难道风热还有内生的吗? 这时老先生没有直接正面回答指月,他叫小指月往窗外望去,看着那草木摇摆的样子,便问,指月你看到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看到了树枝在摇动。 爷爷又说,树枝为什么摇动呢? 小指月说,因为有风。 爷爷又说,风从哪里来呢? 小指月说,风为阳邪,阳主动,阳主热,中医说热极生风,应该是热气炎炎起来后,才鼓动风的流通,就像电风扇,如果没有热能是鼓不起来风的。 老爷爷点了点头说,那热为什么又从哪里来呢,为什么热火会蒸蒸往上走呢? 小指月说,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平衡,如果一方面不足,就会引起另一方面的亢盛,就像天平一样,两边要平衡,才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一边失去平衡,另一边肯定翘起来。 爷爷又说,那是什么失去平衡导致热火上蒸呢? 小指月说,热火属于阳,阳火上达,必因为下面阴水镇不住,所以阴液亏乏,才会化燥上火,火性上炎,一派热盛,便容易鼓动风,就像我在烧柴时,还没点火的时候,柴灶一片纹丝不动,火一点,热一起来,周围空气就流动得快,开始生风了。 爷爷笑笑说,那你怎么知道她阴水不足呢? 小指月说,口总烦渴干燥,大便干结难通,都是缺乏阴水滋养的表现,喝水又不解渴,津伤得比较厉害。 爷爷说,那这时该用什么药呢? 既能够滋阴水,又能够润肠便,还能够化燥渴,最好还可以把上面浮游升散的风火给引下来。 这时小指月一拍大脑说,爷爷,不用说了,我全明白了,我知道为什么一味玄参可以治风热头痛了。 爷爷说,那说来听听。 小指月说,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这是《黄帝内经》上所说的。 爷爷说,头痛怎么又扯到肠胃去了呢? 小指月说,我看爷爷问他大便怎么痒,她说大便干结,现在再想爷爷用玄参的道理,我就想通了。 爷爷说,那你想通什么呢? 小指月说,玄参色黑多汁,能滋阴养肾,苦咸微寒,可以让火热下行。 这样肾中阴水得到滋养,阳火就跑不上来,再加上这些火热得到清降,就不会出现热盛生风之象。 不会生风了,这风热就不能上扰头目,风热不上扰头目,自然忽左忽右,游移不定的头痛烦热都消了。 老爷爷听了后,笑笑说,《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曰,玄参色黑属肾而性寒,故能除肾浮游上升之火,又由于他多汁,能够滋润肠道干结之便秘,你能读懂这句话吗? 小指月说,我现在读明白了,玄参治干结便秘是增水行舟,它除肾中浮游上升之火热,是滋阴涵阳,只要阳不亢,不化风,头痛自然消除。而且大便润通,风火也会下来,这叫上病下取,所以爷爷不用一味风药,却治好了风热头痛,就像不用一味平肝降压之药,通过滋阴养肾,却可以治疗阴虚阳亢之高血压也。 这时爷爷说,没错,指月,学医就要善于刨根问底,透过现象看本质。 《伤寒论》上张仲景教我们要见病知源,《黄帝内经》示后世以法度要治病必求于本,本立则道生。 随后小指月马上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彭静山经验 一味玄参治风热头痛玄参性寒,入心、胃、肺、肾经。能清热滋阴,泻火解毒。既可祛外感之风,又可祛内脏之热,寒而能补。玄参一味,每取50克,煎浓汁ml温饮,一次内服,对风热头痛,屡用皆效。(《名中医治病绝招》) 卢长涸氏从年始用彭静山老师的玄参治风热头痛一方,在临床中试用治疗50例均获良效。 蒋某,女,35岁,年3月20日诊。患者3月15日头痛、鼻衄、小便黄,大便结来我所就诊,以安痛定肌注,口服APC、穿心莲等药效果不佳。3月20日上午8点又来就诊。患者觉头痛如裂、发热、口渴、欲饮凉水,舌尖红、苔黄,脉浮数。用玄参60g,煎浓汁ml,温饮,日3次,晚上患者前来告症状基本消失。 王某,男,30岁,干部,于年7月发病。症见头痛发热,咳嗽,咽喉痛就诊,经对症治疗症状减轻,但一月多来头痛时作。近期头痛加重,夜做恶梦、失眠,口苦口干并口腔溃疡、小便黄。于年9月3日来就诊。舌苔黄,脉细数有力。玄参60g,煎汁ml,温饮,2天而愈。[新中医,(2):6.] 玄参既可祛外感之风,亦可去内脏之热,寒而能补。张氏等用单味中药玄参50~60g,水煎浓汁~ml温饮,一次内服,治疗风热头痛多例,屡用皆效。 瘰疬是什么 《名医别录》曰,玄参能止烦渴,散颈下结核,痈肿。 这个病人颈下脖子处,刚起来一粒一粒的淋巴结核,心烦口渴。 他说,大夫,我这脖子下的包块是什么呢? 老先生说,在中医看来是痰结。 这病人不解地问道,痰,我平时很少吐痰啊,好像没什么痰,怎么有痰结呢? 老先生便跟他解释说,身体的痰是津液所化,分为有形之痰跟无形之痰,你能够咳吐出来的是明显看得见的痰,还有很多身体咳吐不出来的粘痰胶痰,附着在脏腑经络,成为包块结核。 他听后点点头说,那为什么我这痰会在脖子上长成包呢? 老先生说,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气火往上冲的人,脖子就容易得炎症或包块。 这人听了后,点点头说,我平时是比较着急,比较容易发脾气。 老先生说,你看熬粥的时候用猛火急火,清粥很快就被炼化成粘稠的浆液,甚至最后板结成块状的饭团。 小指月说,爷爷意思是人体津液应该像清粥那样,非常流通,如果经常生气着急上火,那津液就会粘稠,对应人体血脉的话血粘度就高,就容易多痰,如果再不注意养生,仍然熬夜发脾气,吃辛辣烧烤,这样进一步加把火,那粘稠的血液津液就会开始变成瘀血痰浊,痰瘀交阻,就会板结成像饭团那样的包块。 这病人听了后,觉得中医还是能够把病理机制说得如此通俗易懂的。 然后爷爷说,这脖子下的结核该怎么去解散呢? 小指月说,就用爷爷常用的消瘰丸。 老先生点点头说,这脉势数热,也符合消瘰丸的治疗范畴。 这样玄参、浙贝母、牡蛎三味药组成的消瘰丸就开出来了。 这病人吃了第五天就感觉到咽喉部的包结软化了松动了,吃到第十天,那种中痛感完全消失,咽喉部也摸不到那种明显突起的包状物,而且这段时间也听从老先生的建议,有意识地早睡,少发脾气少着急。 这样气降痰火自然往下导,包块就往下消,再配上这消瘰疬痰结的药物,疾病就像抽丝剥茧那样慢慢地消去了。 小指月说,为什么仅用三味药的消瘰丸,就把这看得见的包块消下去了呢? 爷爷说,你都已经知道了这痰核瘰疬,是痰火搏结的产物,知道了病形成的机理,那药理作用也应该能够明白。 小指月说,我知道牡蛎可以软坚散结,浙贝可以清热化痰,玄参可以滋阴降火。 爷爷说,这行了,就这样这痰火结块还不散掉吗? 小指月说,怎么散掉的呢? 爷爷说,你要看到玄参,它一方面滋阴增水,凡粘稠的东西,你必须要靠水才能够稀释,包括粘稠的瘀血,粘稠的痰结。所以粘稠的粥,水一下去就清稀了。 小指月点点头。 老爷爷又说,但仅去稀释,只是治其标,你还要撤火,才能疗其本。 小指月说,撤火,难道用玄参来泻火解毒? 爷爷说,玄参除了味甘多汁液,可以滋阴外,它还是苦微寒,可以清热泻火解毒,直接把下面的火调小,那锅中的津液就不容易被火炼化得粘粘稠稠的。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药性赋》上说,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药性本草》说,玄参可以散瘤瘰疬。 原来是一边通过滋阴一边通过降火啊! 老爷爷听后笑笑说,这还不够,滋阴降火的药大把,像生地、旱莲草、女贞子都可以,为什么不选它们而选玄参呢? 小指月就想不透了,老爷爷说,玄参还带有一股咸味,咸能软坚散结,它可以软化痰火坚结的瘰疬,项下结核,这就是一般滋阴降火药所难以企及的。 小指月听后才真正明白了说,原来如此,这样配上浙贝母跟牡蛎这软散坚结的功力就更强了。 老爷爷点点头说,所以这消瘰丸把火降痰结软化,再往身体一增液,局部的痰结包块就佷容易软化消散,只要病情不太重,疾病刚开始用这汤药下去,都能够迅速取得疗效,如果疾病日久,就要加些扶正之品,毕竟久病伤正,扶足正气,才能够真正把积聚磨化,元气足则包瘰自化。 小指月听了后,既掌握了瘰疬的形成机理,知道它怎么形成的,也就知道为何含有玄参的消瘰丸能把这颈下的结核消散掉。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纲目》曰,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病。 《医学心悟》曰,消瘰丸治瘰疬初起:玄参(蒸)、牡蛎(醋煅,研)、浙贝母(去心,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 《本草正》曰,玄参,此物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阴,以其味甘,故降性亦缓。《本草》言其惟入肾经,而不知其尤走肺脏,故能退无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结热痈。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文源:罾事物语 转自岐伯有道 本号所发布的文章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删。 生地滋阴补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 绿豆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 四季青退火消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 白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 千里光治热毒眼盲-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 熊胆不得已方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2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1 鸦胆子治毒痢蚀赘疣-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 药食兼备马齿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 白头翁治热毒血痢-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 木蝴蝶清肺利咽(玉蝴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 青果生津止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 射干.山豆根.马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 败酱草治腹痛痢疾-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 肠痈要药红藤-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 金荞麦消顽固疳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2 鱼腥草洗肺污垢-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1 土茯苓治梅毒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 漏芦下浊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9 拳参一味乃宫血清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8 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7 紫花地丁、野菊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6 蒲公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5 贯众除诸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4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3 从头到脚话穿心莲-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2 一味连翘治风温感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1 仙方活命金银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0 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9 白鲜皮皮肤科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8 苦参治心腹邪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7 秦皮治疗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6 龙胆草泻肝胆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5 黄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4 黄连为病目之仙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3 黄芩泻肺火而最妙-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2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1 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0 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 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 鸭跖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 竹叶与淡竹叶之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 治渴圣药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 芦根医三焦水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 知母.你可曾知道母亲之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 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 石膏退热之秘-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 木贼草散热退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 浮萍解表通水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 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 葛根解肌丰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 升麻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 胁痛用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 发散风热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 菊花延年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 桑叶防治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 息风止痉用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 风温咽痛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 薄荷煎汤洗漆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 开胃消食话胡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 鹅不食草去眼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 苍耳子走督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 去头屑止头痒-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tp/7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种花种爱你都知道吗
- 下一篇文章: 紫草乃麻痘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