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清热药—清热泻火药及清热燥湿药

1.清热剂

(1).含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2).性能功效此类药的药性寒凉、沉降,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3).适用范围消热药主要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4).分类

①.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

②.清热燥湿药:性偏苦燥清泄,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黄疽等证。

③.清热凉血药: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热证。

④.清热解毒药: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痛肿疮疡等证。

⑤.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2.清热药的配伍

(1).石膏配麻黄石膏甘辛大寒,能清肺热止咳喘;麻黄辛温发汗、宣肺平喘;两药相合治疗可治肺热喘咳、发热口渴者,如麻杏石甘汤。

(2).石膏配知母石膏甘辛大寒,能清热泻火;知母甘寒,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两药相合相须为用可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者,如白虎汤。

(3).黄连配木香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木香辛苦性温,功能理肠胃气滞而止痛;两药相合既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疗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如芍药汤。

(4).黄连配吴茱萸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吴茱萸辛苦而热,功能燥湿疏肝下气;两药合用可治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如左金丸。

3.清热药的相似功效比较

(1).石膏和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

(2).黄芩分枯芩与子芩。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清炒黄芩善于安胎。

(3).黄连入药,除生用外,还有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等特殊炮制品,其功用各有区别。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热和胃止呕,多用治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4).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而黄连为苦寒之最。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六旺、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痨热者多用。

4.具体药物

(1).清热泻火药

药物

药用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石膏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水硫酸钙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生用: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

敛疮生肌

收湿止血

①.温病气分实热证;②.肺热喘咳证;③.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④.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商出血。

生石膏煎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母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

生津滋阴

润燥

①.温病气分实热证;②.肺热喘咳证;③.骨蒸潮热盗汗;④.内热消渴;⑤.肠燥便秘。

煎服,6-12g,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栀子

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焦栀子:

凉血止血

外用:

消肿止痛

①.热病心烦;②.湿热黄疸;③.血淋涩痛;④.血热吐衄;⑤.目赤肿痛;⑥.火毒疮疡;⑦.扭挫伤痛。

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芦根

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甘、寒。

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除烦止呕

利尿

①.热病烦渴;②.胃热呕哕;③.肺热咳嗽,肺痈吐脓;④.热淋涩痛。

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脾胃虚寒者慎用

淡竹叶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泻火

除烦利尿

①.热病烦渴;②.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水煎,6-10g

天花粉

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①.热病烦渴;②.肺热燥咳;③.内热消渴;④.疮疡肿毒

煎服,10-15g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孕妇慎用

夏枯草

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辛、苦、寒。

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

明目

散结消肿

①.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②.瘰疬、瘿瘤;③.乳痈肿痛;④.热毒疮疡。

煎服,9-15g。或熬膏服。

脾胃虚弱者慎用

决明子

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

降压

①.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②.头痛,眩晕;③.肠燥便秘。

煎服,9-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密蒙花

甘,微寒。

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

养肝明目

退翳

①.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②.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水煎,3-9g

(2).清热燥湿药

药物

药用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黄芩

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①.湿瘟,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②.肺热咳嗽,高热烦渴;③.血热吐衄;④.痈肿疮毒;⑤.胎动不安。

煎服,3-10g。

清热泻火解毒多生用,安太多炒用,清上焦热酒炙用,止血炒炭用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连

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苦,寒。

归辛、脾、胃、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①.湿热痞满,呕吐吞酸;②.湿热泻痢;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④.痈肿疔疮,目赤牙痛,口舌生疮;⑤.消渴;⑥.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煎服,2-5g。

外用适量

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柏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

苦、寒。

归肾膀胱经。

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疔疮

①.湿热带下,热淋涩痛;②.湿热泻痢,黄疸尿赤;③.脚气痿躄;④.骨蒸劳热,盗汗,遗精;⑤.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煎服,3-12g。

外用适量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苦参

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

杀虫

祛风止痒

利尿

①.湿热泻痢,便血,黄疸;②.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③.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煎服,4.5-9g。

外用适量

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龙胆草

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苦,寒。

归肝、胆经。

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①.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②.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强中;③.惊风抽搐。

煎服,3-6g

脾胃虚寒者不用,阴虚津伤慎用

秦皮

苦、涩,寒。

归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

收涩止痢

止带明目

①.湿热泻痢,带下阴痒;②.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水煎6-12g

外用适量

煎洗患处

脾胃虚寒者忌用

白鲜皮

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祛风止痒

祛风通痹

①.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②.湿热黄疸,尿赤,风湿热痹。

煎服,5-10g

外用适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真枪实练

1.栀子的归经是(-26)

A.心、肺、胃、三焦经B.心、肝、胃、肺经C.心、肺、胆、膀胱经D.心、胃、肝、胆经

E.心、胃、肺、膀胱经

2.用治肝热目赤兼大便秘结的药物是(-)

A.决明子B.大黄C.芦荟D.熊胆

3.清热安胎当选用(-33)

A.枯黄芩B.子黄芩C.清炒黄芩D.酒黄芩E.黄芩炭

4.上以清肺,中以凉胃,下泻肾火的药物是(-33)

A.黄柏B.栀子C.知母D.地骨皮E.生地黄

5.孕妇忌用的药物是(-31)

A.天花粉B.淡竹叶C.夏枯草D.密蒙花E.芦根

6.芦根与白茅根皆可用于治疗(-)

A.胃热呕吐B.肺热咳嗽C.肝热目赤D.热淋涩痛

7.治疗瘰疬癭瘤,宜选用的药物是(-93)

A.决明子B.密蒙花C.夏枯草D.淡竹叶

8.清热多生用,止血炒炭用的药物是(-27)

A.黄连B.黄芩C.龙胆D.苦参

答案与解析:

1.A。栀子的归经是心、肺、三焦经。

2.ABC。决明子归肝、大肠经,功效清热明目、润防通便:大黄归牌、”、大肝、心包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芦荟归肝、胃、大肠经,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杀虫:所以决明子、大黄、芦荟都能治肝热目赤兼大便秘结。熊胆能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但没有得下和肠作用,故不能治大便秘结。

3.C。清热安胎用清炒黄芩;清热用生黄芩;清上焦热用酒黄芩;止血用黄芩炭。

4.C。知母归肺、胃、肾经。能清胃泻火、清肺润燥、滋阴降火。

5.A。以天花粉针剂肌注,能使胎盘绒毛膜溢养细胞变性坏死而引起流产,这是天花粉的特殊作用。其他药没有类似作用。

6.ABD。白茅根主治水肿、热淋、黄疸、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芦根主治热病烦重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热淋涩痛。

7.C。夏枯草是考纲重点药。其药用部位是带花的果穗,为治疗瘰疬、乳痈肿痛常用药。1功效和主治,另外夏枯草可熬膏服,即夏枯草膏。

8.B。此题旨在考查黄芩的用法。详细解析参见考点击破。黄连、龙胆、苦参没有止血的作用。

编辑:赵佳星

赞赏

长按







































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中国重点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tp/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