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几种中医有效的治疗方法
高血压耳穴压丸疗法 1.痰浊阻滞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蒙,胸脘痞闷,倦怠嗜卧,肢体沉重,食少多寐,恶心呕吐,时吐痰涎,大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滑或缓。 耳背心耳背肝、耳背降压沟、交感。 脾、三焦、内分泌。 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l粒。 每日自己按压耳贴2~4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5~7天,再做下1个疗程。 2.肝火上炎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头痛,头胀,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多动不安,寐少多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有力。 耳背心、耳背肝、耳背降压沟、交感。 肾、肝、皮质下。 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千穴位上,每穴1粒。 每日自己按压耳贴3~4次,8天为1个疗程。休息5~7天,再做下1个疗程。 3.气滞血瘀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痛有定处,急躁心烦,胸闷胁痛,腹痛拒按,面色黛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或皮肤有瘀点、瘀斑,口渴欲漱而不饮,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耳背心、耳背肝、耳背降压沟、交感。 脾、皮质下、肺、神门。 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l粒。 每日自己按压耳贴4~5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5~7天,再做下1个疗程。 注意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黏合纸代之。 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6.按压时不可采用使劲搓动压丸的方法,此法易引起皮肤破损,造成感染。 7.耳穴压丸不当,可引起感染,但一般较表浅,只需取下压物后,局部涂以消炎软膏即可。在感染治疗期间,暂停耳穴压丸。 8.本法可与其他方法配合运用。 高血压牙签疗法1.痰浊阻滞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蒙,胸脘痞闷,倦怠嗜卧,肢体沉重,食少多寐,恶心呕吐,时吐痰涎,大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自厚腻,脉弦滑或缓。 中脘、丰隆、脾俞。 上巨虚、足三里。 每穴叩刺10~20次。 以皮肤潮红为度。 2.肝火上炎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头痛,头胀,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多动不安,寐少多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有力。 太冲、行间、肝俞。 期门、章门。 每穴叩刺10~20次。 以自己耐受为度,避免刺破皮肤。 3.气滞血瘀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痛有定处,急躁心烦,胸闷胁痛,腹痛拒按,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或皮肤有瘀点、瘀斑,口渴欲漱而不饮,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血海、气海、心俞、内关。 足三里、神门。 每穴叩刺10~20次。 不可用力过大,避免刺破皮肤。 注意 1.牙签尖部不宜过于锐利,以免刺破皮肤。 2.应用牙签疗法时,用力宜适度。 3.每次治疗前,牙签及施术部位均应常规消毒。 4.皮肤有感染、溃疡、肿瘤者,应禁用。 5.有自发性出血者,如血友病、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禁用。 高血压泻血疗法泻血疗法的针具是三棱针或小眉刀。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7~10cm,针柄直径约2mm,适用于皮肉丰厚的四肢、躯干放血。细针长5~7cm,针柄直径约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小眉刀长7~10cm,刀刃长约1cm,也十分锋利。 1.痰浊阻滞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蒙,胸脘痞闷、倦怠嗜卧,肢体沉重,食少多寐,恶心呕吐,时吐痰涎,大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滑或缓。 上脘、丰隆、下巨虚、脾俞。 合谷、下脘 泻血2~4滴。 每日或间日1次,8次为1个疗程。 2.肝火上炎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头痛,头胀,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多动不安,寐少多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期门、行间、肝俞、胆俞。 章门、阳陵泉。 泻血2~5滴。 每日1次,8次为1个疗程。 3.气滞血瘀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痛有定处,急躁心烦,胸闷胁痛,腹痛拒按,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或皮肤有瘀点、瘀斑,口渴欲漱而不饮,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太冲、气海、心俞。 血海、神门。 泻血1~3滴。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 1.应用放血疗法前,对病人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对放血的顾虑。 2.针刺时应谨慎,不要进针太深,创口过大,损伤其他组织。可用消毒棉球裹住针身或刀身,露出2~3mm的针尖或刀尖,捏着棉球针刺。 3.局部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每次放血不可太多,一般以3~4滴为宜,继续出血可用消毒棉球按压片刻。 4.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5.过饥、过饱、醉酒、大汗、过度劳累禁泻血。 6.贫血、低血压、孕妇及产后应慎用。 高血压香佩疗法1.痰浊阻滞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蒙,胸脘痞闷、倦怠嗜卧,肢体沉重,食少多寐,恶心呕吐,时吐痰涎,大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滑或缓。 蕾香、佩兰各25g。 研碎做成香佩,带在身上经常闻嗅。 陈皮30g、苍术、厚朴各15g。 研碎做成香佩,带在身上经常闻嗅。 山楂、白术、半夏各20g。 研碎做成香佩,带在身上经常闻嗅。 茯苓、霍香各20g。 研碎做成香佩,带在身上经常闻嗅。 2.肝火上炎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头痛,头胀,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多动不安,寐少多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有力。 竹叶、柴胡、荷叶、薄荷各10g。 研末装袋,做成香佩佩戴身上,时时嗅闻。 菊花、青蒿、密蒙花各15g。 共研为细末,用布包好,带身边时常嗅闻。 夏枯草10g、天麻10g。 研碎做成香佩,带在身上经常闻嗅。 牛膝、桑枝各10g. 研碎做成香佩,带在身上经常闻嗅。 3.气滞血瘀型高血压: 症见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痛有定处,急躁心烦,胸闷胁痛,腹痛拒按,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或皮肤有瘀点、瘀斑,口渴欲漱而不饮,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香橼、佛手各15g、乳香、没药、枳壳各10g。 揉成一大团,用布包好,带身边时常嗅闻。 玫瑰花、月季花各25g。 用布包好,佩带身上,时时嗅闻。 川芎、党参各20g。 研碎做成香佩,带在身上经常闻嗅。 白术10g、白芍10g、当归5g、 用布包好,佩带身上,时时嗅闻。 注意 1.对药物气味过敏者,不宜应用。 2.保待香佩的芳香干燥,当药物佩带时间过长,气味淡薄时,应及时更换药物。 3.制作香佩宜用薄棉布或纱布、绢等缝制,以利于散发药物的气味。 4.在运用此法治疗时,还可配合其他疗法同时进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sz/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金视力眼贴这么好的产品代理贵不贵
- 下一篇文章: 开学在即,你孩子的视力复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