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故事青葙子的故事
能不能治疗白癫病 http://m.39.net/news/a_9117051.html 青葙子是苋科植物青葙的干燥成熟种子,青葙除了顶部尖尖的穗子外,很像鸡冠花,于是人们便给它起了“野鸡冠花”的土名,其种子入药便叫“野鸡冠花子 相传过去有一位猎人,在山林里听到隐隐约约的哭声,他搜寻过去,看到草丛中放着一只青色的大箱子,猎人打开箱盖,发现里面蜷缩着一个衣衫破烂的姑娘。 原来姑娘的母亲害了眼病,有一天,山村里来了两个游医,姑娘就请他们到家里给母亲治病,两个游医胡乱看了看病人的眼睛后说,要上山去采药,让姑娘带路。上山后,两个歹人把姑娘关进箱子,还未运走,就碰见了这个救命的猎人。猎人把姑娘送回家,随即采来野鸡冠花种子煎出汤水,一部分用来服用,一部分用来洗眼睛,不久老人的眼睛就治好了。人们记住这个故事,从此便把野鸡冠花叫“青葙”其种子便叫“青葙子”了。 青葙子 野鸡冠花子,牛尾花子,狗尾花,狗尾苋,青箱子,草决明, 苦,微寒。归肝经。 清肝凉血,明目退翳。 本品味苦性寒而善降,功专清肝泻火,用于实热、热毒冲眼之目赤、翳障、肿痛效果尤佳。虚性目疾忌用。 1.清热泻火,清泻肝火:用于风热头痛,症见面红头痛而眩、或头痛如裂、目赤口渴及肝阳头痛症见头痛而眩、血压偏高等,可与夏枯草、菊花、桑叶等同用。 2.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经风热流泪,即见风流泪、目赤口干者,可与菊花、桑叶等同用。 3.清热燥湿:用于皮肤瘙痒、风疹、皮火,可与荆芥、防风、蝉蜕等同用。 青葙、青葙花、青葙子,皆苦寒,能清热,均入肝经,但又各有所长。青葙长于杀虫、止血;青葙花长于凉血;青葙子长于祛风热。 1.配决明子二药皆苦寒,入肝经,清肝明目。二药相伍,共增药效,用治慢性葡萄膜炎,视物模糊、眼前有暗影浮动者。 2.配桑叶、菊花:三药均入肝经,清肝明目,桑叶和菊花又具疏风之长,三药合用疏风清热,外疏内清,大增清肝明目之效,汉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有奇效。 3.配夏枯草、栀子青葙子与夏枯草皆入肝经,清肝火,栀子清泻三焦之火是其所长。三药相伍,清上至下,清肝热之功倍增,用治肝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最宜。 4.配生地、玄参:青葙子有清肝、镇肝之功,生地和玄参均有清热养阴之长,三药相伍,清肝火而养阴,治阳并治阴,是以阴中求阳,用治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最效。 5.配密蒙花:二药皆入肝经,有清肝、明目、退翳之功,而密蒙花味甘,甘以补血,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二药相须为用,可大建奇功,用治肝热眼病无不宜。 本品有散大瞳孔的作用,故瞳孔散大者忌用,肝肾虚弱青光眼忌用。 煎服,9-15克,本品清热力强,且有扩散瞳孔的作用,故肝肾虚及青光眼、瞳孔散大的眼病忌用。 为苋科青葙属植物青葙的种子,其茎、叶、花序亦入药。生于坡地、路边、较干燥的向阳处。分布几遍全国。 《本经》:"青葙子,味苦微寒。主邪气,皮肤中热,风搔身痒,杀三虫。子名草决明,疗唇口青。一名草蒿。生平谷。" 《药性本草》:"清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 《本草正义》:"能清肝火血热,故治赤眼,退赤障,消翳肿,镇肝明耳目。" 具有凉肝功效。 《神农本草经》:"疗唇口青。" 《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花凌青翳。" 《日华子本草》:"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医林纂要o药性》:"坚肾水,去妄火。" 《宝庆本草折衷》:"主皮肤热风。" 《本草蒙筌》:"除心烦火邪。耳聪。" 《药性考》:"入肝祛风,治疮疥痔漏,退障启聋,坚筋益脑,寒痹堪攻,除湿清脏,止衄有功。"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jg/9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自主招生新生报到率上海理工大学
- 下一篇文章: 老中医的祖传方就该人手一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