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一个美丽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德宏,一个吃货的天堂,这里的小吃让你吃上几天也吃不完,享不尽。就说粑粑,就有10多种,这么多种类的粑粑,你吃过几种?如果你流口水了,就来傣乡德宏亲自品尝吧!

泼水粑粑

每逢泼水节,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泼水粑粑;做法是选用上好的糯米水磨成吊浆粉,加入适量的红糖,将吊浆粉与红糖合成粉团,然后在芭蕉叶上抹上猪油,将粉团包好压成长条即可上蒸笼。这种粑粑可以保存一周,变硬可以油煎,有人称它是傣家年糕。

包谷粑粑

包谷粑粑,是大米、包谷、糯米磨成细粉之后蒸制而成的,吃起来一点也没有玉米面的那种隔嗓子的感觉,反而是香糯润滑,咬一口恨不得把舌头都咬掉;你挑选好后,卖粑粑的傣族大妈会很体贴的给你包两片包谷叶子,让你想闻不到包谷香都难。

黄花粑粑(傣语又叫“莫毫几建”粑粑)

“三月三,黄花粑粑吃一餐!”在德宏当地有这样的话,这里说的黄花可不是黄花菜,其学名为鼠曲草,其他俗称还有绒毛草、黄花白艾、清明蒿、猫耳朵草、糯米饭青、棉菜、粑粑花等。傣语又叫“莫毫几建”。是一种春季生长于田地里的草本植物,有独特香味。

黄花粑粑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黄花与泡过的糯米饭放在一起蒸熟、一起舂后,捏成一个个圆形的粑粑,等其晾干后放在火里烤吃或用油炸了吃,这样的粑粑又香又甜,特别耐嚼,很受欢迎。

另一种是将黄花舂碎后再与糯米面放微量水后合在一起舂,使细碎的黄花与面搅掺和得更加均匀,然后再放糖,捏成一个个粑粑放在蒸笼里蒸。这样做出的黄花粑粑又软又甜,又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味。

火烤白米粑粑

火烤白米粑粑可谓是经典,在许多傣味的早点摊或是一些街头,都可以看到火烤白米粑粑的身影,白米粑粑用火炭烤好后,抹上傣家自制的酱水、花椒油、花生油、芝麻油、香菜、油辣椒等佐料,如果再抹上煮好的傣家稀豆粉,稀豆粉的淡黄、香菜的碧绿、辣椒面的鲜红,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是非常不错的地道的德宏美食小吃!

尖角粑粑

将粳米浸泡后磨成浆,加入红糖搅匀待用。2.芭蕉叶擦洗干净,然后卷成尖角状再用竹签别起定型,将米浆倒入卷好的芭蕉叶里,再把装有米浆的尖角芭蕉叶插入甑子里蒸熟。(注意事项:必须用芭蕉叶。)

黄米饭团粑粑

将糯米面与“帕建”菜(又叫“莫毫几建”)用脚碓舂成泥状后,分做成用红糖做馅的坨状,再裹上用密蒙花(染饭花)水泡黄的糯米后蒸熟。色泽鲜黄并有密蒙花与糯米饭的合香味。多在泼水节或起房建屋招待来帮忙的客人时做吃。

“马打滚”粑粑

将糯米面与水调和后,放红糖、苏子面做的馅,捏成鹌鹑蛋大小的圆团,煮熟,再滚上黄豆面、豌豆面或苏子面。

猫耳朵粑粑

将和好的米面粉做成薄厚均匀的块状,蒸至半熟后舂或揉成泥状。根据需要分成砣状,再擀成薄片,放上蒸熟捣碎与红糖拌匀的蚕豆泥或豌豆泥,将其包成猫耳状再蒸至熟透。

扇子粑粑(傣语又叫浩米茉)

将煮好的染饭花的水与糯米、粳米浸泡,控干磨成粉,再按比例与水搅拌均匀,上锅蒸熟舂成泥状后,分做成用红糖、豆沙做馅的坨状,再捏成扇子形状的粑粑即可。扇子粑粑色泽鲜黄并有密蒙花(染饭花)与糯米饭的合香味,吃起来甜香可口,很受欢迎。

糯米粑粑

将蒸熟的糯米饭用脚碓舂成泥状后,蘸红糖、苏子面吃。抹上香油压成圆饼状放于垫有芭蕉叶的晾笆晾干后,泡于大瓮内储存,可烧吃或油煎吃,是春节必做的副食。另一种用紫糯米做成,压得较薄,在铁箅子上烤熟后放红糖、苏子面吃。

亲!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肚子已经饿了呢!想吃到这些美味的粑粑,就快来德宏吧!

▌来源:相丽勐傣编辑:杨景雯徐艳蓉

芒市旅游

╔芒市旅游╗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jg/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