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瀛鳌,首都国医名师,临床精于中医内科,尤长于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泌尿生殖系疾病、糖尿病、癫痫等多种疑难病证。“余瀛鳌名老中医工作室”团队使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建立名医传承工作组,一年来采集整理余老门诊余例并构建余老临床案例库,现将其临床医案进行分析挖掘,其结果如下:

1.统计分析

(1)药物统计分析

统计使用超过次的中药有16味,如下表所示:

ID

中药名称

频次

1

黄芪

2

熟地

3

柴胡

4

生地

5

山药

6

茯苓

7

当归

8

丹参

9

玄参

10

陈皮

11

酸枣仁

12

白芍

13

香附

14

白术

15

麦冬

16

赤芍

可见常用药物以黄芪、熟地、柴胡等益气养阴,理气和血之品为主。

(2)证候统计分析

统计频次排在前10的证候如下表所示:

ID

证候名称

频次

1

气虚证

13

2

气阴两虚证

8

3

肝郁证

7

4

肝阳上亢证

6

5

湿热证

6

6

肝肾亏虚证

5

7

肾气虚证

4

8

湿阻络证

3

9

肝郁化火证

3

10

心气虚证

2

可见常见证候以虚证和郁证为主。

(3)治法统计分析

统计频次排在前10的治法如下表所示:

ID

治法名称

频次

1

调肝

2

补气

3

通络

4

宁神

5

健脾

97

6

和中

57

7

育阴

50

8

平肝

46

9

补肾

79

10

化痰

38

可见余老常用治法以调肝补气,通络健脾宁神为主。

(4)舌质统计分析

统计频次排在前5的舌质如下表所示:

ID

舌质

频次

1

舌红

22

2

舌淡

21

3

舌胖大

10

4

舌有齿痕

8

5

舌有裂纹

7

可见临床常见的舌质主要是舌红、舌淡、及胖大有齿痕裂纹等。

(5)脉象统计分析

统计频次排在前10的脉象如下表所示:

ID

脉象

频次

1

脉沉

2

脉弦

3

脉濡

89

4

脉滑

26

5

脉弱

22

6

脉细

20

7

脉缓

10

8

脉小

13

9

脉涩

12

10

脉数

7

可见临床常见的脉象主要是沉、弦、濡、滑。

2.关联分析

(1)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

置信度:0.1支持度:0.05

规则前项

规则后项

置信度

支持度

熟地

黄芪

0.38

0.05

熟地

生地

0.38

0.05

生地

熟地

0.38

0.05

生地

黄芪

0.33

0.05

香附

柴胡

0.31

0.07

当归

黄芪

0.31

0.06

当归

柴胡

0.28

0.05

茯苓

山药

0.28

0.05

玄参

生地

0.25

0.05

玄参

熟地

0.25

0.05

丹参

黄芪

0.24

0.05

白芍

黄芪

0.24

0.05

白芍

赤芍

0.24

0.05

陈皮

柴胡

0.24

0.05

赤芍

白芍

0.24

0.06

白术

山药

0.23

0.05

白术

茯苓

0.22

0.05

白术

黄芪

0.21

0.05

赤芍

黄芪

0.18

0.05

苍术

黄芪

0.16

0.06

青皮

柴胡

0.16

0.07

苍术

熟地

0.15

0.05

牡丹皮

生地

0.15

0.07

青皮

陈皮

0.14

0.06

苍术

生地

0.13

0.05

川楝子

柴胡

0.13

0.07

川木香

紫苏梗

0.13

0.05

紫苏梗

川木香

0.13

0.06

太子参

麦冬

0.13

0.05

夏枯草

车前草

0.13

0.06

车前草

夏枯草

0.13

0.06

补骨脂

熟地

0.12

0.06

黄连

柴胡

0.12

0.05

太子参

黄芪

0.12

0.05

青皮

香附

0.11

0.05

牡丹皮

山药

0.11

0.05

沙苑子

熟地

0.11

0.07

山茱萸

生地

0.11

0.06

紫苏梗

柴胡

0.1

0.05

沙苑子

生地

0.1

0.06

山茱萸

山药

0.1

0.06

牡丹皮

茯苓

0.1

0.05

首乌藤

柴胡

0.1

0.05

补骨脂

黄芪

0.1

0.05

沙苑子

黄芪

0.1

0.06

可见余老临床用药中,生熟地常共同使用,生地-黄芪,熟地-黄芪,香附和柴胡也常一起使用。

(2)西医疾病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

置信度:0.01支持度:0.04

规则前项

规则后项

置信度

支持度

癫痫

郁金

0.01

0.07

癫痫

桃仁

0.01

0.07

癫痫

胆南星

0.01

0.07

癫痫

竹茹

0.01

0.05

癫痫

苦杏仁

0.01

0.05

癫痫

牡蛎

0.01

0.05

癫痫

丹参

0.01

0.05

癫痫

龙齿

0.01

0.05

糖尿病

生地

0.01

0.07

糖尿病

苍术

0.01

0.07

糖尿病

黄芪

0.01

0.07

糖尿病

山药

0.01

0.07

糖尿病

熟地

0.01

0.07

糖尿病

沙苑子

0.01

0.07

糖尿病

粉葛

0.01

0.07

糖尿病

玄参

0.01

0.07

癫痫

远志

0.01

0.04

癫痫

鸡血藤

0.01

0.04

癫痫

柏子仁

0.01

0.04

可见余老临床治疗癫痫多用郁金、桃仁、胆南星、注入、杏仁、牡蛎、丹参、龙齿、远志、鸡血藤、柏子仁,主要以化痰镇静为主。治疗糖尿病多用生地、苍术、黄芪、山药、熟地、沙苑子、粉葛、玄参,以益气养阴药物为主。

(3)中医疾病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

置信度:0.02支持度:0.06

规则前项

规则后项

置信度

支持度

月经病

当归

0.09

0.06

月经病

黄芪

0.09

0.06

肾衰

茯苓

0.07

0.06

消渴

苍术

0.03

0.07

消渴

熟地

0.03

0.07

消渴

粉葛

0.03

0.07

消渴

生地

0.03

0.07

消渴

黄芪

0.03

0.07

消渴

玄参

0.03

0.07

郁证

柴胡

0.03

0.06

痫病

郁金

0.03

0.07

痫病

桃仁

0.03

0.07

郁证

陈皮

0.03

0.06

郁证

郁金

0.03

0.06

郁证

青皮

0.03

0.06

痫病

竹茹

0.03

0.06

痫病

苦杏仁

0.03

0.06

痫病

牡蛎

0.03

0.06

痫病

胆南星

0.03

0.06

痫病

龙齿

0.03

0.06

痫病

丹参

0.02

0.06

心悸

黄芪

0.02

0.07

心悸

麦冬

0.02

0.06

心悸

太子参

0.02

0.06

气喘

紫苏子

0.02

0.07

气喘

苦杏仁

0.02

0.07

气喘

葶苈子

0.02

0.07

瘿痈

柴胡

0.02

0.07

可见余老治疗月经病多用当归、黄芪,同时益气养血。心悸多用黄芪、麦冬、太子参,益气养阴。气喘多用紫苏子、苦杏仁、葶苈子降气泻肺平喘。消渴多用苍术、熟地、粉葛、生地、黄芪、玄参,益气养阴为主。中医消渴多为西医之糖尿病,所用药物也与治疗糖尿病药物相似。痫病多用郁金、竹茹、苦杏仁、牡蛎、胆南星、龙齿、丹参,化痰镇静为主。中医痫病多为西医之癫痫,所用药物也与治疗癫痫药物相似。

(4)症状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

规则前项

规则后项

置信度

支持度

失眠

酸枣仁

0.16

0.05

性急

柴胡

0.11

0.06

疲乏

黄芪

0.09

0.06

易怒

柴胡

0.09

0.06

性急

香附

0.08

0.05

心悸

麦冬

0.07

0.05

心悸

太子参

0.07

0.05

心悸

黄芪

0.07

0.05

睡眠不实

酸枣仁

0.07

0.05

睡眠不实

柴胡

0.07

0.05

大便稀

茯苓

0.07

0.06

大便稀

白术

0.06

0.05

耳鸣

熟地

0.06

0.06

大便稀

山药

0.06

0.05

心烦

柴胡

0.06

0.06

耳鸣

玄参

0.06

0.06

耳鸣

生地

0.05

0.05

梦多

黄芪

0.04

0.05

梦多

山药

0.04

0.05

入睡难

柴胡

0.04

0.05

便秘

熟地

0.04

0.05

汗多

熟地

0.04

0.05

纳呆

柴胡

0.04

0.05

可见余老在针对失眠、睡眠不实、梦多、入睡难等睡眠障碍的症状时常配用酸枣仁、柴胡、黄芪、山药等药物。治疗性急、易怒、心烦等情志异常的症状时常用柴胡、香附等舒肝理气之品。治疗心悸症状多用麦冬、太子参、黄芪补益心气。治疗耳鸣症状多用熟地、玄参、生地养阴之品。治疗大便稀症状时多用茯苓、白术等健脾之品。

(5)证候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

规则前项

规则后项

置信度

支持度

肝郁证

柴胡

0.12

0.06

肝郁证

香附

0.09

0.05

肝肾亏虚证

熟地

0.08

0.05

肝郁证

陈皮

0.07

0.04

肝肾亏虚证

生地

0.07

0.05

肝肾亏虚证

黄芪

0.07

0.04

肝郁证

生地

0.06

0.03

肝郁证

青皮

0.06

0.03

肝郁证

熟地

0.06

0.03

肝郁证

当归

0.06

0.03

肝郁证

酸枣仁

0.06

0.03

肝郁证

黄芪

0.06

0.03

气阴两虚证

玄参

0.06

0.06

脾肾两虚证

山药

0.06

0.06

肝郁证

麦冬

0.05

0.03

肝郁证

玄参

0.05

0.03

气阴两虚证

生地

0.05

0.06

肝肾亏虚证

柴胡

0.05

0.04

脾肾两虚证

茯苓

0.05

0.05

气阴两虚证

熟地

0.05

0.06

心脾积热证

黄芪

0.05

0.06

肝郁脾虚证

柴胡

0.05

0.07

气阴两虚证

黄芪

0.05

0.05

肝肾亏虚证

茯苓

0.05

0.03

脾肾两虚证

熟地

0.05

0.05

肝肾亏虚证

丹参

0.05

0.03

肝肾亏虚证

山药

0.05

0.03

脾肾两虚证

生地

0.05

0.05

可见余老在治疗肝郁证多用柴胡、香附、陈皮、生地、青皮、熟地、当归、酸枣仁、黄芪、麦冬、玄参等舒肝理气、益气养血之品。在治疗肝肾亏虚证多用熟地、生地、黄芪、柴胡、茯苓、丹参、山药等补益肝肾之品。治疗气阴两虚证多用玄参、生地、熟地、黄芪等益气养阴之品。治疗脾肾两虚证多用山药、茯苓、熟地、生地等补脾益肾之品。

(6)舌质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

规则前项

规则后项

置信度

支持度

舌红

黄芪

0.05

0.04

舌有齿痕

黄芪

0.05

0.05

舌红

柴胡

0.04

0.04

舌红

熟地

0.04

0.04

舌红

香附

0.04

0.04

舌红

山药

0.04

0.04

舌红

当归

0.04

0.03

舌有齿痕

山药

0.04

0.04

舌红

茯苓

0.04

0.03

舌红

生地

0.04

0.03

舌有齿痕

熟地

0.04

0.04

舌红

陈皮

0.03

0.03

舌有齿痕

茯苓

0.03

0.04

舌红

酸枣仁

0.03

0.03

舌有齿痕

柴胡

0.03

0.03

舌有齿痕

白术

0.03

0.03

舌有齿痕

生地

0.03

0.03

舌淡

熟地

0.02

0.06

舌淡

黄芪

0.02

0.06

舌胖大

白术

0.02

0.04

舌胖大

熟地

0.02

0.04

舌有齿痕

丹参

0.02

0.03

舌胖大

茯苓

0.02

0.04

舌胖大

生地

0.02

0.04

舌胖大

山药

0.02

0.04

舌胖大

柴胡

0.02

0.04

舌胖大

酸枣仁

0.02

0.04

舌胖大

黄芪

0.02

0.04

舌淡

山药

0.02

0.04

舌淡

生地

0.02

0.04

舌淡

柴胡

0.02

0.04

舌胖大

玄参

0.02

0.03

可见余老在治疗有舌红症状的治疗中用到了黄芪、柴胡、熟地、香附、山药、当归、茯苓、生地、陈皮、酸枣仁,补益肝肾之品为主。在治疗舌有齿痕症状时用到了山药、熟地、茯苓、柴胡、白术、生地、丹参等益气养血之品。在治疗舌淡症状时用到了熟地、黄芪、山药、生地、柴胡等补益脾肾之品。在治疗舌胖大症状时用到了白术、熟地、茯苓、生地、山药、柴胡、酸枣仁、黄芪、玄参等健脾养血之品。

(7)舌苔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

置信度:0.1支持度:0.02

规则前项

规则后项

置信度

支持度

苔腻

黄芪

0.25

0.04

苔薄

黄芪

0.25

0.04

苔薄

熟地

0.25

0.04

苔腻

熟地

0.23

0.04

苔薄

柴胡

0.23

0.04

苔薄

生地

0.22

0.04

苔腻

柴胡

0.22

0.04

苔腻

生地

0.21

0.03

苔薄

山药

0.18

0.03

苔腻

丹参

0.17

0.03

苔薄

玄参

0.17

0.03

苔腻

当归

0.16

0.03

苔腻

茯苓

0.16

0.03

苔腻

山药

0.16

0.03

苔薄

茯苓

0.16

0.03

苔薄

陈皮

0.16

0.03

苔薄

丹参

0.15

0.03

苔薄

当归

0.15

0.02

苔腻

陈皮

0.15

0.02

苔腻

玄参

0.15

0.02

苔薄

香附

0.14

0.02

苔腻

香附

0.14

0.02

苔腻

酸枣仁

0.14

0.02

苔薄

白术

0.14

0.02

苔薄

酸枣仁

0.13

0.02

苔腻

白芍

0.13

0.02

苔薄

麦冬

0.13

0.02

苔腻

麦冬

0.13

0.02

苔腻

白术

0.12

0.02

苔薄

白芍

0.12

0.02

苔腻

苍术

0.11

0.02

苔腻

赤芍

0.1

0.02

苔薄

赤芍

0.1

0.02

苔腻

鸡血藤

0.1

0.02

可见余老在治疗有苔薄症状时用到了黄芪、熟地、柴胡、生地、山药、玄参、茯苓、陈皮、丹参、当归、香附、白术、酸枣仁、麦冬、白芍、赤芍等理气和血,补益肝肾之品。在治疗有苔腻症状时用到了黄芪、熟地、柴胡、生地、丹参、当归、茯苓、山药、陈皮、玄参、香附、酸枣仁、白芍、麦冬、白术、苍术、赤芍、鸡血藤,主要理气健脾化湿为主。

(8)脉象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

规则前项

规则后项

置信度

支持度

脉沉

黄芪

0.18

0.04

脉弦

柴胡

0.17

0.04

脉沉

生地

0.17

0.04

脉沉

熟地

0.16

0.04

脉弦

黄芪

0.16

0.04

脉沉

柴胡

0.14

0.03

脉弦

熟地

0.14

0.03

脉沉

山药

0.14

0.03

脉弦

生地

0.14

0.03

脉沉

丹参

0.13

0.03

脉沉

玄参

0.12

0.03

脉弦

丹参

0.11

0.03

脉弦

酸枣仁

0.11

0.03

脉弦

山药

0.11

0.03

脉弦

当归

0.11

0.03

脉弦

麦冬

0.1

0.03

脉弱

熟地

0.08

0.05

脉沉濡

黄芪

0.08

0.05

脉滑

黄芪

0.08

0.05

脉弱

生地

0.08

0.05

脉弱

山药

0.07

0.04

脉弱

黄芪

0.07

0.04

脉沉濡

柴胡

0.07

0.04

脉沉濡

熟地

0.06

0.04

脉沉濡

当归

0.06

0.04

脉弱

柴胡

0.06

0.03

脉滑

陈皮

0.05

0.03

脉滑

柴胡

0.05

0.03

脉沉濡

山药

0.05

0.03

脉弱

玄参

0.05

0.03

脉弱

丹参

0.05

0.03

脉沉濡

茯苓

0.05

0.03

脉弱

茯苓

0.05

0.03

可见余老在治疗脉沉症状主要用到黄芪、生地、熟地、柴胡、山药、丹参、玄参,以补肾益气和血为主。治疗脉滑症状主要用到黄芪、陈皮、柴胡等补气理气之品。治疗脉沉濡主要用到黄芪、柴胡、熟地、当归、山药、茯苓等健脾益气之品。治疗脉弱主要用到熟地、生地、山药、黄芪、柴胡、玄参、丹参、茯苓等补益脾肾之品。治疗脉弦主要用到柴胡、黄芪、熟地、生地、丹参、酸枣仁、山药、当归、麦冬等舒肝理气养血之品。

3.网络分析

(1)疾病-用药规律

可见余老用药生黄芪可用于消渴、直肠癌、腰痛、口腔癌、颈椎病、痛经、乳癌、肝癌等多种疾病,尤其在癌症治疗中用以益气作用较多;秦艽用于痹病、湿阻病、腰痛病的治疗中,在治疗痹病时常与羌活同用。

(2)柴胡的治疗疾病

通过分析余例病案可见余老用药柴胡可用于42种疾病中,其中用于内科病、肝系疾病、月经病和情志疾病郁证的最多。主要发挥其舒肝理气的作用。

(3)中药配伍

分析可见余老中药配伍:木香、厚朴、黄芪、苏梗、黄连、香附、酸枣仁、柴胡、陈皮、、川楝子、生黄芪、白芍、当归、赤芍、太子参、麦冬、熟地、丹参、鸡血藤、山药、生地黄、白术、茯苓、玄参等,主要为木香、柴胡等舒肝理气的药物组,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养阴的药物组。

(4)核心配伍

分析可见余老用药核心配伍为黄芪配当归;黄芪配熟地;黄芪配山药;黄芪配生地;当归配柴胡;柴胡配熟地;柴胡配香附;熟地配生地;生地配山药;山药配茯苓。以益气养血和血、疏肝理气的配伍为主。

(5)证候-用药规律

分析可见余老临床用柴胡时,主要用于肝郁化火、肝郁气滞、肝郁湿热、少阳证、肝胃不和、肝郁化热、肝郁肾虚、肝郁血虚、肝郁血瘀、肝郁不舒、肝郁脾虚等证候中,总体以肝郁证为核心证候,主要发挥柴胡疏肝解郁的效果。用生黄芪、生地黄时,主要用于气虚血瘀、气血痹阻、肾气亏虚、脾肾不足、肾气不足、精血亏虚、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气阴不足、肝肾不足、气阴耗伤等证,以主要发挥益气养阴和血的作用。

(6)舌质-用药规律

分析可见余老临床用柴胡时主要见于舌暗、舌淡红中有裂纹、舌有齿痕、舌红、舌淡,舌胖,以虚瘀为主;用生黄芪主要见于舌尖红、舌淡、舌有齿痕,以虚为主。

(7)舌苔-用药规律

分析可见余老临床用柴胡时主要见于苔薄白腻、苔薄,腻象不著,苔薄细腻,苔微腻,苔中后腻,苔中心腻,苔白微腻,苔中度腻,苔腻,苔薄微腻,苔白腻,苔薄腻,以苔腻为主,分析可见余老临床用生黄芪时主要见于苔微腻,苔薄白,苔薄腻,苔薄,苔白腻,苔薄微腻,苔腻,苔中度腻,以苔薄白为主。

(8)脉象-用药规律

分析可见余老临床用柴胡时主要见于脉沉濡有弦意,脉沉微弦,脉滑,脉沉小,脉濡弦,脉沉数,脉沉,脉沉小涩,脉弦,脉沉濡弦,脉沉弦,脉沉小,脉沉弱,脉沉濡,脉弦滑,脉沉弱,脉濡弦,以弦为主。分析可见余老临床用生黄芪时主要见于脉濡滑、脉沉缓、脉濡弦、脉沉弱、脉弦滑、脉沉濡,以沉濡为主。

系统简介

“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是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十多年医案研究及数据积累基础上,开发的一款面向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的名医案例检索与学术经验挖掘的专业化系统。

系统功能:

20万海量权威的中医医案资源,共建共享的积分服务模式。

支持名医工作室组内协同医案采集与共享,保障数据安全。

模块化的数据挖掘方式,一站式完成名医经验整理分析。

支持多种格式医案数据的导入导出,实现与其他平台的数据便捷对接。

实用专业的术语支撑,智能的数据标准化处理流程。

符合真实场景的临床医案采集,个性化的医案分类管理。

系统使用方法:

?  用户注册及客户端下载,地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jg/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