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壹心理主笔团

鲸鱼队长

壹心理-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有段时间,我喜欢的一个B站搞笑健身博主“杨老师”火了。

因为那会儿他刚刚脱单。然而,在恋爱过程中,他有心理障碍。于是,他去求助心理咨询师。

然后就有人觉得:

“你这种人还要看心理医生?”

“你每天都在讲免费笑话,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

但现实却是,很多搞笑UP主、喜剧演员,表面上嘻嘻哈哈,其实都有心理问题。

电影《守望者》里,面具守望者罗夏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去看心理医生,说他很沮丧,感觉人生很无情,很残酷,很孤独。

医生说:“伟大的小丑帕格里亚齐来了,去看看他的表演吧,他能让你振作起来的。”

然后,男人突然大哭:“但是,医生,我就是帕格里亚齐啊!”

类似的误解还有:

“好丢人好弱啊,这种事情也要说出来。”

“你有什么可抑郁的?矫情。”

“你是在装酷吗?”

最重要的,是那句心理问题者最害怕听到的“三连”:

加油,坚持,挺一挺。

这就像你参加赛跑,然后腿摔断了。

“加油,坚持,挺一挺。”

你发烧拉肚子患上肺炎。

“加油,坚持,挺一挺。”

你要是反驳他,他会说,我也是出于好心啊。

问题是,腿断了,生病了,为什么要加油坚持挺一挺?

你以为在做平板支撑吗?应该直接去看医生啊!

当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因为这些话而退缩,没有及时进行心理治疗,有一天心理崩溃了,可能这句话就是“帮凶”。

我有一个得抑郁症的朋友说,那段时间的确有非常深的感受。

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断了腿的人,想要找一根拐杖。

可是周围的人却不停地鼓励她:乐观点,坚强点,跟我们一样跑起来啊!

这就好像在问她:你为什么要生病?你为什么找借口?

在我们的社会里,产生心理问题,好像是一件极度羞耻的事情。

一个癌症病人坚持治病,熬过一次次化疗,人们会表扬他很坚强。

而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坚持活下去,每天在和各种心理挣扎作斗争,人们却说他很脆弱。

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去真正地理解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呢?

与其说,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心理有问题,倒不如说,我们从来没有正视过“情绪”的存在。

就好像表达脆弱、表达需要帮助的行为,都是羞耻的。

从最近几年流行的鸡汤里就能看出来。

“高情商的人都戒掉了情绪”

“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

“没有人同情弱者”……

每个人都在教你怎样把情绪当作敌人一样对付,却从来没有人说过:

没关系,撑不住也是可以的。

看过一个短视频,他们请来几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读一些微博:

“爱了一个少年天,其中闹了27天,等了天,现在连等待的机会都没有了。”

“没吃晚饭,加班到一点,到家整个人都是晕的,好希望有个人可以看穿我的内心,明白我的感受,不离不弃地陪伴我。”

“我戴上面具,然后再也摘不下来了。这就是我初中的磕磕绊绊。”

“我经常连哭几个小时,哭到手脚发麻,又有时候像没事人一样,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课不想见室友,我害怕学校,我好想休学。”

一个男生读完后,笑了起来,说很尴尬。

其他人读完微博内容后,也全都笑了。

“哇塞,现在的人都好早熟啊。”

“一看就是单身狗写的。”

“太年轻,一看就没有经历过生活。”

“我也不想工作。”

“既然这么痛苦,那就分了算了。”

然而,当摄制组让他们读纸条的反面,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个笑着说太年轻的男生,笑容僵住了:

“当你看到这条微博的时候,我已经走了,我熬过了天,终于在今天凌晨结束了……”

“我以为时间会让我好些,但这几年就算出来了,还是摆脱不了这个想法,抱歉。我不期望有人能原谅我。再见。”

那个评价说太早熟的女孩,读到的是:

“我知道我会这样做,是因为我无法忍受,和面对未来还要与这些痛苦和剧痛相处。”

那个说“分了算了”的女孩,读到了:

“请理解我的挣扎和无奈,原谅我的自私和懦弱,再见。”

他们读到的微博,都是抑郁症患者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后的求救信号。

悲哀的是,这些求救信号,在别人眼里是“矫情”“脆弱”,甚至伴随着嘲笑。

可我想问,“脆弱”的反义词,难道就只是坚强吗?

难道真的是“加油,坚持,挺一挺”,就能过去吗?

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人们还会对他们如此苛刻?

心理咨询师曾奇峰说过,一个人心里有什么,他就对别人身上有什么敏感。

人们常常不尊重负性情绪,觉得表达脆弱是一件很没面子、没有担当的事情。

所以他们会嘲笑那些不够坚强的人,要求每个人都抹掉情绪,做个面目模糊、永远微笑的人。

脆弱本来就是人身上的一部分,但我们对它严防死守到敏感地去“攻击”任何一个脆弱的人。

其次,是因为人们对心理问题本身有恐惧。

《社会心理手册》中提到,痛苦的事件随时会发生的可能,会给人造成一种强大而无力应对的焦虑。

谁知道自己会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呢?所以,有些人会给心理疾病安上一个“脆弱”的标签,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你自己不脆弱,那没有东西可以打倒你。

否认心理问题的合理性,正是他们的防御手段。

另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看心理咨询=心里有病=脑子有病=随时攻击别人。

这种对心理问题的无知,恰恰成为了压垮心理问题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的理解,是最大的支持

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丈夫得了抑郁症》。

妻子小晴是一位不出名的漫画家,为人懒散,喜欢宅在家里画漫画和睡觉,靠丈夫一个人赚钱养家。

丈夫高野内向老实,事事追求完美和极致,出门前都要用尺子量直裤腿,工作也一丝不苟。

不知从哪天开始,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对劲,看什么都特别消极,扔垃圾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垃圾。

那种无法抑制的孤独和悲伤绑架了他,就像被社会和家人遗弃一样痛苦。

他常常头痛、腰痛,身体各个部位都会不舒服。没有食欲,浑身无力,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一度爬到单位最顶层打算自杀。

表面上看,他原本的生活一切正常,但其实他早就“生病了”。

可是对心理疾病的羞耻感,让他觉得自己必须撑住。

因为,上司跟他说,现在谁还没点压力,你怎么就抑郁了呢?

岳母也说他,你必须坚强、乐观,担当起你的责任。好像一切都是他的错。

养家、工作、社会竞争的压力都堆到他身上,他不敢选择不努力。

但是,小晴没有责备他。

她以离婚为要挟,让丈夫立刻辞职休息看医生,自己开始找工作赚钱养家。

抑郁症确诊后,高野开始完全否定自己,常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激发消极情绪:我是坏掉的人,是没用的、没有存在价值的。

妻子让他睡个午觉,丈夫却觉得大白天睡觉,好对不起社会。

他无法容忍自己放松下来。

小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丈夫。

她不急着要丈夫马上康复,而是告诉他:

做自己想做的事,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如果痛苦的话,不努力也是可以的。

非常触动我的一个画面是,小晴教丈夫睡午觉时,四肢要慵懒地散开,但丈夫还是四肢僵硬地趴着。

小晴在旁边滚来滚去,然后爬到他的身上,两个人舒舒服服地漫无边际地聊天。

他们会紧紧地拥抱着对方,聊天花板上的污渍,聊养的宠物蜥蜴。

丈夫问:它会不会寂寞?

妻子答:不会的,它是爬虫类,是冷血动物,没有复杂的情感。

丈夫感叹道:我也想成为爬虫类。

妻子坐起来,抓住丈夫的手贴近自己的胸膛,温柔地说:变成爬虫类,就没有那么温暖了哦。

妻子的陪伴让他知道,自己从不是孤身一人。

在最困难的时候,身边最亲近的人,从未想过放弃他,这就是最大的心理支持。

可一个抑郁症患者说,这部片子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高野身边围绕着那么多善良温柔的人,他自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同时,也非常非常羡慕。

因为现实却是,那些鼓起勇气表露自我、寻求帮助的人,很容易遭到父母、亲友,甚至是陌生网友的否定。

小晴那种积极的爱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gx/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