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气养心肝中医调理明双眸
三候反舌无声 二侯鵙始鸣 一侯螳螂生 /6月6日/ 已亥年五月初四 话说节气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人体的阳气将达到一年中最鼎盛的季节,此时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夏季养心 夏五行属火,在五脏之中与心相对应,心在五脏中属阳,是阳中之太阳。“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但中医所说的“心”并非仅仅指“心脏”,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同时夏季是最炎热的季节,因此在夏季的时候就会导致出汗量大大的增加,“汗为心之液”,汗液分泌过多就会导致心气涣散,因此夏季养心很重要。 中医肝与心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1、血液方面:心主血,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不息;肝藏血,贮藏血液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量分布。心肝两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2、精神和情志方面: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精神和情志活动,均以血液为物质基础,而心肝两脏在血液运行方面关系密切。故心肝两脏共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心与肝相互影响,心肝阴血不足,往往互相影响。临床上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不华,舌质浅淡,脉细无力,头晕目眩,妇女月经涩少,失眠多梦等。 中医肝与目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也是肝脏的“窗口”。眼睛疲劳、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除了视力下降引起的问题,也可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 凡非外伤引起的视力下降均与肝气血虚有关,如果肝脏湿热重,眼睛表现浑浊而黄,如果肝火很旺,眼睛表现红甚至发炎,如果肝气亏,看书稍久就容易疲劳,进一步亏下去,便成近视眼了。 反过来眼睛太过疲劳,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肝是明目的源泉,肝养好了,眼睛自然好使! 穴位养目 眼周诸穴 眼周分布了许多明目的穴位如:睛明、四白、瞳子髎、太阳等穴位。除了我们熟悉的眼保健操以外,大家可以在眼眶四周轻轻拍打,对放松眼肌、明亮双目作用最直接。同时眼部核桃灸对近视、黑眼圈的缓解也很有效果哦! 眼保健操: 眼周拍打: 核桃灸: 行间 足厥阴肝经荥穴,五行属火。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清泄肝火,疏肝理气,熄风潜阳。如头痛目眩,雀目内障,目赤红肿,迎风流泪、口眼歪斜等目疾。自我保健时可以以指尖按压1分钟左右,这个穴位也可以帮助大家“泄肝火”哦! 大骨空 中医奇穴,又名大骨孔,出自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在拇指背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主治目痛,翳膜内障,鼻衄,吐泻等。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祛风泻火,退翳明目。目痛,目翳,内障等各种眼病。 中药明目 枸杞子菊花茶 枸杞10g菊花10g,热水冲泡后,可以以蒸汽熏眼,温热后方可饮用。对缓解眼部疲劳、目赤肿痛及干眼症效果明显。 密蒙山楂饮 密蒙花15g山楂5g,煎煮15分钟后方可饮用。此饮酸酸甜甜,特别适合于阴虚火旺体质之人饮用。可用于飞蚊症、干眼症、初期白内障患者。 明目药枕 决明子g黑蚕沙g菊花80g苦荞麦g石菖蒲g罐于枕内,寝时枕之,可有清热明目、燥湿除烦之效。 虽然今天是“国家爱眼日”,但是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爱惜双目应该是每日必备的工作,特别是对于“电脑族、手机族”来说哦!任何眼部问题(眼部疲劳、干涩、视物不清、假性近视、初期白内障、飞蚊症及麦粒肿)都可以于我科治未病中心寻求专业的中医调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gx/3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干眼症真是个缠人的小妖精
- 下一篇文章: 老年性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