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类

槐米:为豆科植物槐的花蕾。处方别名:槐米、怀米。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花(槐花)凉血止血;果实(槐角)清热泻火。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及初开的花。处方别名:金花、银花、金银花、金藤花、忍冬花、双花、二花、二宝花。

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处方别名:红花、草红花、红兰花、红兰、丹华、黄兰、杜红花、大红花、红蓝花、南红花。

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孕妇忌服)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柱头。处方别名:藏红、藏红花、西红花、番红花、撒馥兰、洎夫蓝、撒法郎。

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孕妇忌服)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处方别名:亳菊、杭菊、滁菊、滁菊花、贡菊、白菊、杭白菊、黄菊、甘菊、池菊、菊花、女节、女华、甘精、金蕊、金精。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花的头状花序。处方别名:野菊、野菊花、苦薏。

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疔,痈,口疮,丹毒,湿疹,天泡疮。

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处方别名:冬花、款冬、款冬花、氐冬、螋冬、款冻、橐吾、炙冬花、蜜炙款冬花。

润肺下气,化痰止嗽。治咳逆喘息,喉痹。

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欧亚旋覆花的头状花序。处方别名:旋复、复花、旋覆花、旋复花、金沸花、伏花、迭罗香、全福花、滴滴香、飞天蕊、六月菊、夏菊、炙覆花。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普饮蓄结、胸膈痞满、呕吐噫气。

芫花: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处方别名:芫花、败花、赤芫、杜芫、毒鱼、头痛花、儿草、醋芫花。

逐水,涤痰。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癥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

密蒙花: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花蕾及花序。处方别名:蒙花、密蒙花、老蒙花、蒙花珠、黄饭花、小锦花、水锦花。

祛风,凉血,润肝,明目。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

清肝明目:本品为眼科专用药,用于血虚肝热之眼病,常配枸杞子、菟丝子。治肝经实热之眼病则常配青葙子、菊花等。

葛花:为豆科植物野葛的花序。处方别名:葛花、鹿藿花、野葛花、甘葛花、粉葛花。

解酒醒脾。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的花蕾。处方别名:赤蔷薇、刺玫菊、刺玫花、玫瑰、玫瑰花、徘徊花。

理气解郁,和血散瘀。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

厚朴花: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凹叶厚朴的花蕾。处方别名:朴花、川朴花、厚朴花、调羹花。

理气,化湿。治胸隔胀闷。(阴虚液燥者忌用)

扁豆花: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花。处方别名:扁豆花、眉豆花、娥眉豆花。

健脾和胃,消暑化湿。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

鸡冠花: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花序。处方别名:鸡冠、鸡公花、鸡髻花、鸡头花。

凉血,止血。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吐血,咳血,血淋,妇女崩中,赤白带下。

月季花:为蔷薇科植物月季的花蕾。处方别名:月季、月季花、月月红、月贵花、月季红、四季花、四季春、胜春、庾客、艳雪红。

活血调经,消肿解毒。治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痈疽肿毒。

荷花: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花。处方别名:莲花、荷花、芙蕖花、水芝花。

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治跌损呕血,天泡湿疮。

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的花序。处方别名:合欢、合欢花、夜合花、合欢米、夜合米、萌葛。

舒郁,理气,安神,活络。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痈肿,跌打损伤疼痛。

代代花:为芸香科植物代代的花。处方别名:代代、玳玳、代代花、玳玳花、枳壳花、酸橙花。

疏肝,和胃,理气。治胸中痞闷,脘腹胀痛,呕吐、少食。

佛手花:为芸香科植物佛手柑的花。处方别名:佛手花、玉佛花、五指柑花、福寿柑花。

平肝胃气痛。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花。处方别名:槐花、怀花、槐花炭。

清热,凉血,止血。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脾胃虚寒者慎服)

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花。处方别名:紫葳、凌霄、凌霄花、芰华、女葳华。

凉血去瘀。治血滞经闭,癥瘕,血热风痒,酒齄鼻。(气血虚弱及孕妇忌服)

马蔺花: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花。处方别名:马兰花、马蔺花、紫菊。

清热,解毒,止血,利尿。治喉痹,吐血,衄血,小便不通,淋病,疝气,痈疽。(多服令人溏泄)

凤仙花: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花。处方别名:凤仙、凤仙花、指甲桃花。

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风湿偏废,腰胁疼痛,妇女经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鹅掌风,灰指甲。

玉果花: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假种皮。处方别名:玉果花、肉豆蔻花、肉豆蔻衣、玉果衣。

芳香健胃剂,驱风剂。

芙蓉花: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花。处方别名:芙蓉花、木芙蓉花、木莲花、木芙蓉、地芙蓉。

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痈肿,疔疮,烫伤,肺热咳嗽,吐血,崩漏,白带。

辛夷花: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多种玉兰的花蕾。处方别名:辛夷、辛一、辛夷花、木笔、木笔花、玉兰、玉兰花、辛矧、辛雉、房木、喉桃、木莲花、春花、杜春花、紫玉兰。

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阴虚火旺者忌服)

公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处方别名:丁香、丁子、公丁、公丁香、丁子香、大花、如字香、雄丁香、瘦香娇。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母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实。处方别名:母丁香、雌丁香、鸡舌香。

温中,散寒。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莲须:为睡莲科植物莲的雄蕊。处方别名:莲须、莲蕊、莲花须、莲花蕊、莲蕊须。

清心,益肾,涩精,止血。治梦遗滑泄,吐、衄、崩、带,泻痢。(忌地黄、葱、蒜,小便不利勿服)

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粟的花柱。处方别名:玉米须、玉蜀粟蕊、苞米须、棒子毛。

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松花粉:为松科植物马尾松等的花粉。处方别名:松花、松黄、松花粉

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多食发上焦热病)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多种香蒲的花粉。处方别名:卜黄、蒲黄、蒲花、蒲草黄、香蒲、甘蒲、中央粉、蒲草黄、蒲黄炭

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瘀阻作痛,跌扑血闷,疮疖肿毒;炒黑止吐血,衄血,崩漏,泻血,尿血,血痢,带下;外治重舌,口疮,聤耳流脓,耳中出血,阴下湿痒。

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打肿痛、血淋湿痛。

止血、活血:用于各种出血、痛经、跌损、痈肿疼痛。配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常用于产后腹痛、痛经及胃腹瘀痛。

(孕妇慎服)

雪莲:为菊科植物绵头雪莲等带花全株。处方别名:雪莲、雪莲花、天山雪莲、藏雪莲、大苞雪莲、水母雪莲、绵头雪莲。

除寒,壮阳,调经,止血。治阳萎,腰膝软弱,妇女崩带,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孕妇忌服。过量可致大汗淋漓)

三七花: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花。处方别名:三七花、田七花、旱三七花、人参三七花。

清热,平肝,降压。治高血压,头昏,目眩,耳鸣,急性咽喉炎。

闹羊花: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花。处方别名:闹羊花、闹阳花、三钱三、一杯倒、一杯醉、踯躅花、羊踯躅花、黄踯躅、黄山艳、黄杜鹃花。

驱风,除湿,定痛。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并用作手术麻醉。

洋金花:为茄科植物曼陀罗的花。处方别名:洋金花、曼陀罗花、风茄花、恶客、胡茄花、枫茄花、羊惊花、酒醉花、山茄花、山茄子花、耆婆草。

定喘,祛风,麻醉止痛。治哮喘,惊痫,风湿痹痛,脚气,疮疡疼痛。并作外科手术麻醉剂。(内服宜慎。体弱者禁用)

(来源于药圈)

转发有礼

自即日起转发当天







































泉州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gx/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