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学院扶阳30班病案讨论头汗一则
医案分享◇◇◇◇ 作者:谭贵贤 患者,某女,62岁。反复头汗出,胃中灼热一年余。伴泛酸,头汗出,自觉冷,虽开空调而不止,躯干无汗出,较常人少,大便时干时溏,双下肢轻度水肿,久坐更甚,按之凹陷。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平时服用厄贝沙坦片、二甲双胍缓释片,血压、血糖控制平稳。查体:Bp:/74mmHg,心率76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舌红而大,苔稀薄。脉沉弱。 . 中医诊断◇◇◇◇ 多汗证(阳虚型) 分析◇◇◇◇ 头汗出,临床多见,多见于老年人. 吴师曰: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阳)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二加龙骨牡蛎汤。阴之所生(曰本),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二加龙骨牡蛎汤: 附子+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白薇+龙骨牡蛎。 阳虚发热无汗,急则温之,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发热有汗,为虚劳之病,缓则补之,二加龙骨牡蛎汤。阳虚之人,发热、汗出,不可与麻黄附子细辛汤。虚劳之病,形质之病,虚劳之病,以和本为和,故用白芍、甘草;因其阳虚加附子,发热用白薇,生姜大枣甘草和营卫,龙骨牡蛎敛汗。 患者头汗出,而觉冷冷,大便时干时溏,脉沉弱,此为阳虚之象;头汗出,汗多虽空调而不止,胃中灼热舌红,此乃刚之象;下肢水肿、舌大,此乃水湿泛滥之象。虚劳之病,和本曰和,故用白芍甘草,阳虚用附子;生姜大枣甘草和营卫,龙骨牡蛎敛汗;不发热,故不用白薇;汗出表虚,兼脾虚,故用玉屏风、浮小麦以故表止汗;舌红,胃中灼热,故用肉桂,引龙火下潜。 ◇◇处方◇◇ 淡附15+白芍20+炙甘草10大枣12生姜+15龙骨15牡蛎20+黄芪30防风6白术15+肉桂12浮小麦15. 三副,中药颗粒,每日一剂。 . 复诊◇◇◇◇ 头汗出、胃中灼热、大便时干时溏、下肢水肿,皆缓解;但出现眼屎多。上方+黄芩密蒙花。 按:因头汗案例治疗尚不多,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师友斧正。 病案讨论 赵晓丽 谭贵贤?要是有面象、舌象就更好了。刚看到病案的时候,胃中灼热伴头汗、泛酸,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厥阴病,寒热错杂冲逆证。谭贵贤 这个要和患者沟通,下次患者复诊,再补上照片。 这个患者最主要的问题是头汗,胃中灼热倒是没有那么频繁。 施干权 谭贵贤去附子,黄芪,用煅龙牡,生甘草,加山药,芡实,白扁豆如何?头为诸阳之会,火应下而不下,水应上而不上,中焦不转,气化失常,故呈上热下寒。 赵晓丽 她有个基础的糖尿病,由胃热发展到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现在应该到了阴阳两虚的阶段,呈现上热下寒,我觉得可以用附子,症状改善会快些,医学一统嘛 谭贵贤 施干权?嗯谢谢师兄,这个思路。我以后验证一下。估计都有机会用到。我说说我的思路吧。其实没有那么神呢。我也是试探着用。只是以前头汗出的人,整体效果不佳,这次听课完,一看到人就想到老师说的,不可刚与刚。因为患者最主要的是头汗出,天天都出很多,胃灼热这是其次,不是天天,但还是有,所以也放在主诉里面。我本意是以汗为主,要是汗出效果好,其他症状效果不好,就再一个个处理,采取的是以分步为主,兼顾综合。施干权 赵晓丽(后勤)?嗯,一切以病人为主。汗为心之液,上入肺,下润脾土,肺主皮毛,魄之所在,过脾入肾,真阳入脏。谭贵贤 黄芪白术防风是玉屏风之意,黄芪(党参)炙甘草肉桂是保元煎之意,保元可以固中焦。还有黄芪可以补气利水,用于水肿。因为水肿不厉害,所以也没加其他利水的药。黄连肉桂交通心肾,黄芪肉桂交通中下。 施干权 谭贵贤?嗯,扶阳你是学长谭贵贤 施干权?赵晓丽?谢谢二位师兄师姐,提供更广思路,受教。莫艳芳 谭贵贤?思路清晰※病案讨论,以求真实欢迎各位师友指正! 写在最后课程介绍:扶阳之法源自《内经》,辉煌于仲景,发扬于郑钦安。吴雄志老师梳理扶阳法之脉络,正本清源,广前人学说,授“擒龙法,从龙法”之奥秘,系统讲解六经辨证,在六经辨证的前提下正确运用扶阳法,结合后世温补学派,将扶扶阳与温补有机统一,根据严密的科研论证和数十万的临床病例,系统讲解扶阳法在治疗瘤方面的运用,扶阳是经方运用的尖端,应用得当,妙手回春;运用偏颇,折人阳寿,中医界有扶阳之“热潮”,欢迎大家来到一路健康APP,学习扶阳的不传之秘。 《内经发挥?阴阳》、《各家学说?扶阳》、《各家学说?龙木略要》与《方药研究?阳和法》构成了太湖学院的扶阳体系,请各位学员进入一路健康APP互相参照学习。可于健康超市购买优惠课程套餐。 喜欢就动动您的手指!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一路健康APP 选择安装注册医生版/大众版 太湖学院扶阳30班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gx/2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金视力眼贴问答120
- 下一篇文章: 电脑一族的眼睛干涩食疗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