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而有效成分含量除与产地、品种、生长环境有关外,还和采收的时间紧密相连。

所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意思即是农历三月的茵陈味略苦,但药效极佳;到了四月,茵陈的药用价值丧失,慢慢长大就成了白蒿,这是食用的最佳时期;而到了五月,茵陈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已丧失,只能“砍了当柴烧”了。

不仅仅是茵陈,各种中草药的采收都必须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法,这样采收的药材才能具有更好的药性品质。

一、根、根茎类药材

通常应在深秋或初冬趁茎叶枯萎后或初春发芽前采收为好。这时植物的养分多贮藏在根,这时的根茎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如天冬、天麻、白术、黄精、前胡、玄参、南次参、葛根、何首乌等。

二、全草、叶类药材

一般在全草生长茂盛,花蕾出现,花未开放或正当花朵盛开时采收。如佩兰、泽兰、苏叶、薄荷、大清叶等;淡竹叶则应在夏季开花前采收。凡可在冬季采叶的,往往是经冬不凋的耐寒植物,或有特殊药用价值者,如冬桑叶、侧柏叶、十大功劳等。

三、树皮类药材

一般在春夏之交树木生产旺盛时采收。这时树皮内含浆汁充足,质量最佳,树皮且易剥落,如杜仲、黄柏、厚朴、桂皮等。

四、花类药材

一般以含苞待放之际采收为好,花瓣不易脱落,香味浓,如辛夷花、金银花、疑冬花、槐米、密蒙花等。菊花、番红花、闹羊花、洋金花等则宜在开放时采收。

五、果实、种子类药材

果实一般应在成长中而尚未成熟时采摘,因这时浆汁足,易干不烂,如枳壳、木瓜、乌梅、吴茱萸、桑葚子、青皮等;种子则应在充分成熟时采集,如芥子、牛蒡子、车前子、莲子、苏子等。黄栀子必须在霜降前后外色红黄时采收,才符合药用要求。

六、动物药材

一般以冬春季采集较好。因为冬、春季节较易捕获动物,加之此时气温低,加工时不易变质,质量较佳,如驴皮、鱼板等。

七、昆虫类药材

大多是根据生长时期和活动季节确定捕捉时间,如蚯蚓、水蛭、斑蝥虫、红娘虫等。蜈蚣应在出土后未进食前捕捉。

道医视频号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道医问诊咨询,添加

⊙投稿合作: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gx/1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