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精选视疲劳
名中医李庚和 医案精选 文章节选 《跟名医做临床·内科难病(七)》 什么是视疲劳 现代社会,手机、计算机、电视机、游戏机等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及家庭生活中,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超负荷用眼的情况越来越频繁,眼肌过度疲劳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暂时性视力减退,或复视。 眼部疲倦、灼热感、发痒、干涩不适及胀痛。 眼部常有反射性充血、结膜轻度充血、多泪、睑缘红肿糜烂等。 反射性头痛或其他类似神经衰弱症状。 中医对视疲劳的认识 临床观察中发现患者过用目力,体力透支,病位在肝,亦涉及肺、心、脾、肾脏。结合中医五轮学说认识如下: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为润泽目珠之水;肝藏血,目受血而能视;黑睛为气轮属肝,肝主筋,眼球的灵活转动依赖于肝;肝肾同源,肾主水,肾为水之下源;瞳神为水轮属肾,明视万物。肝肾不足者,目失睛明,可见畏光、眨眼频频、流泪、目痛、视物模糊、变形、斜视、复视、烦躁易怒、头晕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苔少,脉细。 白睛为风轮属肺,肺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气宣发将人体的津液布散于头目周身,津液在目化为泪、神水、神膏等,皆为养目之液。虚火上炎者,虚火灼肺,热灼津亏,可见眼干涩不爽、泪少、烧灼感、有黏性分泌物、咽干口燥、久视疲劳,甚者视物不清,舌红少津,脉数。 目内外眦为血轮属心,心主血脉,脉中之血受心气推动,上输于目,目得濡养;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荣于目;眼睑为肉轮属脾,脾主肌肉,眼睑的正常闭合依赖于脾。心脾两虚者,津枯血燥,可见目痒、眼睑下垂、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神志恍惚、健忘怔忡、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弱。 视疲劳案 初诊年12月8日 陈某,女性,52岁。 睁眼不能持久2月。 2个月前为了完成单位设计任务,每天工作20小时,连续7天后出现双眼作痛、畏光、涩重难睁,看书5分钟,则字如墨团,头晕,健忘,夜寐不安。检查:双睑等大,但不持久,双眼球活动无碍,舌淡苔薄,脉缓。 辨证 心脾两虚证。心主血,心血旺盛充足,方能上输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内经》“久视者必劳心,故伤血”,血虚日久气亦虚。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健旺,眼部得营血精气之养,则目光有神。脾若失运,则目失所养而目昏。 治则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 生黄芪30g炒党参15g炒白术15g 白扁豆12g枸杞子15g白菊花9g 菟丝子15g密蒙花12g酒当归15g 炒川芎10g大熟地15g云茯神15g 制远志12g酸枣仁15g夜交藤30g 生甘草6g ×14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饭后半小时分服。 二诊年12月22日 睁眼时间延长,可看书1小时,舌淡苔薄,脉缓。 上方加何首乌12g,女贞子12g,共14剂,用法同前。 三诊年1月5日 全天睁眼无碍,阅书、读报正常,舌淡苔薄,脉缓。 上方加旱莲草15g,共14剂,用法同前。 随访 上药服后病情平稳,随访2月无复发。 评析视疲劳初发隐匿,以“目涩”为特点,临床上常辨证为虚火上炎型、肝血不足型、阴虚火旺型、气虚清阳不升型,属轻度疲劳,以标虚为主,此时治疗容易恢复。当过劳暗耗精血,因劳致虚,积虚成损,内伤脏腑,经休息后视疲劳亦不能明显缓解,则进入后期的重度疲劳,处于持续衰弱状态,以“虚损”为特点,临床上常辨证为心血亏虚型、心脾两虚型、肾虚肝郁型、肝肾不足型。 本案为心脾两虚证。归脾汤为心脾同治、气血双补之方,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功。其中当归、川芎、熟地、黄芪、党参补气血,菊花、密蒙花、枸杞子、菟丝子明目,炒白术、白扁豆健脾胃、助运化,茯神、远志、酸枣仁、夜交藤宁心安神。视疲劳各类型均有阴血亏虚,故用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养阴。诸药合用,不仅调节眼部气血运行,改善视疲劳状况,同时也调和人的气血津液,益气健脾,调节气血,改善睡眠,使眼肌调节能力增强。 李庚和 主任医师 长按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menghuaa.com/mmhgn/5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看眼睛肝开窍于目,脾升清养目,中华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